陆川蹑履轻移,徐步入古塔,暂历幽深,忽豁然开明。
映入陆川眸中者,乃一广袤无垠之古殿,古殿蕴沧桑之息,柔光闪烁于周。
斯古殿奇绝矣,内无架藏书,惟见玉壁林立,大小不一,其上缭绕微光。
陆川立于门扉,眺望武技玉壁,其数难尽,不禁深吸一口长气,此乃超凡宗门之根基,武技之众,诚骇人也。
古殿之内,人影绰约,皆凝神屏息,目不转睛于玉壁之前,或趺坐于地,沉醉于武技之境,如梦如幻。
陆川步履轻盈,缓步入内,缓行于武技玉壁之间,目不暇接,观览诸般武技,尽列于此。
陆川目眩神迷,逐一扫视玉壁,但见武技纷呈,令其眼花缭乱。
此武技堂所藏武技,其数惊人,任一技置大阳帝国,必掀腥风血雨,而此处,则任由弟子研习,随意陈列。
“此何时可了...”
陆川目光掠过百座玉璧,终无奈摇首,如此一一观之,恐数日数夜亦难穷尽。
“且先行至幽玉之处。”
陆川仰首,瞩望大殿深处,步履骤疾,穿行于玉璧之间,片刻后,其步方止,目光震愕前望。
但见一方广阔台地,中央屹立一巨玉,约数十丈方圆,静默矗立。
巨玉通体暗灰,裂纹隐现,一股莫名波动自内散发,难以言喻。
陆川遥立,波动袭来,身躯微颤,魂识亦恍惚,似置身古老九幽大地,四望皆九幽之息弥漫,荒凉之感盈胸,体内玄力受此感染,流转愈缓。
白气徐徐自口而出,陆川神色凝重,此波动应即周博通所言之九幽劲,然自巨玉散发者,乃远超田中一无数倍,其力之强,实难揣测。
“此即幽玉矣。”
陆川低语自忖,遂目视平台周遭,幽玉畔,众弟子静坐,一丝丝吸纳自幽玉散发之九幽劲。
陆川稍作思量,步履前行,幽玉旁诸弟子闻声顾盼,眼中皆掠奇色,显然识其身份。
对此,陆川未予理会,径登玉台,驻足一灰色玉璧前,古老字体映入眼帘。
“九幽劲。”
玉璧首行,三字古拙,入陆川之目,眼角微颤,视线渐下,览毕玉璧所载。
随视线下滑,陆川面露讶异,盖所谓九幽劲非纯粹之力,乃类功法之存,与初料大异。
玉璧所记,乃修习九幽劲之法,末尾处,陆川得见真名,曰“九幽诀”。
“所谓九幽劲,当为修习此功法所生之力矣。”
陆川沉吟有得,彼深知九幽诀之威,而修炼而出之九幽劲实亦非凡,昔与田中一战,若非陆川身怀北冥元纹,必受九幽劲所困,狼狈不堪。
玉璧详载九幽诀之修炼法门,共十重,乃九幽殿嫡传弟子必修之功法。
此功法修炼殊异,须先自幽玉汲取九幽劲,于体内凝成九幽源种,再以玄力温养,种愈壮,其蕴藏之九幽劲亦愈强。
欲修此功法,必先依幽玉,否则纵知法门,亦难成事。
“诚乃奇哉妙哉也。”
陆川眸光微烁,再览玉璧所载,悉心铭记,而后举首,瞩前方巨大幽玉。
近观幽玉,方感其沧桑古远,其上痕纹,皆岁月之刻,可见此物存世久矣。
距幽玉不远之处,布列供单人盘坐之玉台,台上皆有九幽殿弟子静坐,细吸自幽玉散发之九幽劲。
“此九幽劲,侵蚀之力亦甚强乎。”
陆川察得,愈近幽玉,环绕之九幽劲愈发浓烈,诸弟子皆不敢深近,俱坐于远处,吸纳幽玉逸出之九幽劲。
此景令陆川有所悟,目视幽玉周遭之地面,彼处,土裂如朽,呈九幽荒凉之象。
陆川心复思九幽诀修炼之法,略一犹豫,即毅然举步,趋幽玉而去。
陆川疾步越过众弟子,直入深处,此举迅即引发周遭一片哗然,众修炼中之九幽殿弟子皆愕然开目,注视陆川。
“陆川,勿近幽玉,尔将为九幽劲所蚀,生机尽丧!”
一九幽殿弟子急呼。
“谢师兄警言。”
陆川侧首,对出言之人微笑致意,步履未停,九幽劲虽强,然其体内所蕴,更胜一筹。
此时,众弟子皆睁目,紧抿双唇,目视陆川步步逼近幽玉,袖中拳紧,盖彼等深知幽玉周遭九幽劲之怖!
细碎步声,悄然回响,清癯身影徐行,以不疾不徐之速,于愕然目光中,渐近幽玉。
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