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然后很敬业的站在厚重大门的一旁。之后由另一位面容姣好的女服务员继续引路,宽敞的过道仍然是气势恢宏,两旁络绎不绝的青砖石柱上面摆了不少工艺品,转了几个弯,来到包厢门口,女服务员轻声敲了几下门,随之推开。贺玉飞一行人才刚进门,坐在主座的范卫东便看着几人面带微笑的说到:“瞧瞧这为兄弟接风的饭,还真是要把人饿个差不多才行呐!”贺玉飞笑着解释道:“赶上这个时间点,路上车还真不少!”贺玉飞一边喊着饿一边坐到范卫东旁边,文世明知道这会儿不是自己说话的时候,所以只是礼貌的和范卫东打过招呼,便挨着贺玉飞坐下,并且示意牛振伟和李群就坐。文世明刚琢磨着准备起身感谢范卫东,谁料刚抬头一看,目光却和对面那阴冷的眼神不期而遇。
原来刚才进门时自己只顾着听范卫东和贺玉飞打趣,范卫东带着三四个朋友坐在另一边,可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人。当然这也很正常,文世明认为在坐的人中除了自己带来的朋友就只认识范卫东与贺玉飞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里还有一个文世明的熟人:三毛。文世明短暂一愣,微微笑了笑小声的喊了一声:“三哥!”三毛没有搭腔,狠狠的瞪了文世明一眼,这才把目光从文世明身上移开。文世明不由嘿嘿一笑端起面前的茶水站起来望向范卫东说到:“东哥,兄弟先和您说声谢谢,一会儿好好敬你几杯酒,今天……!”不待文世明把话说完范卫东便打断到:“世明,今儿啊,你还真谢不到我,要谢呀,得谢你三哥!”说罢指着三毛说到:“三毛听说咱们汾水老乡要来滨海玩,这不、非要来这地方请咱兄弟们吃饭!”文世明见范卫东有心不让自己说破下午的事情,索性就接着话又说到:“是、是呀,东哥、飞哥、三毛哥,哥哥们都应该感谢,今天时间确实有些晚,谢谢大家饿着肚子等我们这么久!”接着看向牛振伟和李群说到:“哥哥们都是为了等咱们才饿到现在,咱们是不是先敬大家一杯酒?”说罢放下茶水,端起面前早已被装满白酒的杯子,牛振伟和李群也很配合的端起酒杯。这时范卫东爽朗的笑着到:“都是自家兄弟,还说什么谁等谁?来来来,大家先一起喝一口!”说罢端起面前的酒杯接着到:“来,为咱汾水的兄弟接风!”
荤素搭配的凉菜早已上桌,随着几巡酒下肚,热菜也陆续端了上来,一群人也是越聊越起劲,晚宴的汾水人居多,所以话题也总扯在汾水的人和事儿上。三毛看着这其乐融融的喝酒氛围,简直是气的牙根疼,能不生气吗?眼前这小子,下午把自己一条财路断了不说,还因为这家伙周哥到现在也没接自己电话。大哥让自己请吃饭也就罢了,谁知道这小子又从哪冒出来,还和自己大哥攀着老乡,看上去好像还很熟悉的样子。气愤使人失去思考能力,就像此时的三毛,除了生气根本没空去分析别人什么关系,范卫东压场子自然不能过份,多喝几杯酒总没错吧?于是乎三毛便怂恿着大家,向文世明等人轮番灌酒。当然三毛不可能怂恿范卫东和贺玉飞,也没那个胆量,但是范卫东带来的另外两个兄弟就不好说了。大家推杯换盏谁也没少喝,每每碰杯的时候三毛总能想到一些拙劣的理由让年轻人多喝一些,而自己呢则是能喝一口绝对不多品一分。由于是范卫东做局大家喝的开心,所以也没有人在意三毛这些小把戏,直到三毛开始胡诌什么接风要接顺风,喝酒要喝六杯,这时贺玉飞才皱了皱眉头笑骂道:“好你个三毛,哪来的这些歪理邪说?”三毛一脸奸诈的笑着到:“嘿嘿,飞哥,我这不是想让咱汾水的兄弟喝的尽兴嘛!”贺玉飞瞪了一眼三毛到:“酒嘛已经喝了不少,一会换场子再接着喝,不过要说这接风吗还是要吃面才对!”吃面?见众人一副疑惑的样子范卫东笑着到:“玉飞,给大家讲讲吧,什么叫接风洗尘?又为什么吃面!”牛振伟趁着空儿给大家发着烟,贺玉飞点着烟缓缓说到:“那我就代东哥给大家瞎说几句,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比喻。先说“接风”吧。众所皆知,古时候人们出远门时,远没有我们现在方便,人们要么就是直接步行,要么就是坐轿子、马车,或者是骑马等。不管是用哪一种方式出行走动,都会带动空气的流动而形成风,比如成语中就有脚下生风、风尘仆仆等等。有朋自远方来,朋友停下了,接住了朋友行走时形成的风,也就等于接住了朋友,当然这是一种比较文雅的客套说法。用来比喻主人对于远道而来朋友的客气、盛情和厚意,也是古代文人雅士们喜欢的,经常用到的一种社交上的常用语。“接风”的意思还蕴含着非常积极的迎接之意,并可以表示主人有非常热烈的渴望之情,比如我们在电视剧里总能听到:“风闻你要来,我在此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