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道正途 > 第六十八章 魔渊震荡

第六十八章 魔渊震荡

对于清风的既上道又不上道的感悟,我的确不甚好说。

你武功再好,很多道理并不是个人的事情啊!

天下事本天下之人共同该尽力的!

所以,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认为,最好的情形应该是“功成身退”!

遇事有能力者义无反顾地去担当,完事后又悄然隐退而不赖在其位!

当然,他这种想法太理想化也太原始了!

但如何来确保公权公用的确是很让人纠结的一回事。

对任何人而言,若把天下托付于你,你能保证做到公权公用么?能保证你的手下也能公权公用么?能有什么有效办法来确保这么回事?

这可是古今中外各国都最头痛的事!

不过,按道家的概念,若人人都能做到“功成身退”,这回事又的确自不而然就解决了!

如何来形成“功成身退”这种机制,就很值得探讨。

你能做到“功成身退”,别人未必会那样甘愿“功成身退”的呢!

在古代,皇权的世袭制,就决定了根本办不到“功成身退”!

老子所提的“功成身退”,只是指君主下边的人做事要“功成身退”而已。

当然,对于君主,老子也希望他们能如圣人般“不居功”,从而也达到了“功成身退”的效果了嘛!

所以,他在《道德经》第二章里就直接提出了“功成而弗居”的,并且特意强调了句“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意思就是君主要得到人民的拥护,这真得自个儿不居功才行!

但事实上,公权落到思想境界没圣人那么高的那些人手中,还世袭制地拥有,公权私用,就成了必然现象。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家天下”现象!

庄子呢,把这称为“大盗窃国”!

到底哪种人来执掌这社会公权才合适?老子只能想到古之圣人!

社会公权里很重要的一回事就是兵权。

按中国历史看,可以这样说,不掌握兵权者,几乎是不可能执掌好政权的!

老子既重视军事,也分得清楚军事不过身后靠山而已,并不能以军事来解决所有问题。

但迷信权力者,往往又犯了个毛病,必以武力称雄!

执掌军权者往往更容易篡位。

比如,三国的司马懿,陈桥兵变的宋太祖。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不能手握兵权的皇帝,对手下大将都满是猜忌的。

比如南宋宋高宗赵构,对帮他北伐中原的中兴四将,无不防了又防!岳飞冤死风波亭也就显得很正常了!哪怕天下百姓都舆论大哗!

天下百姓倒是希望着一切都有“天理”的,但往往顶多只能从小我角度去发点牢骚或议论罢了。虽然也有“防民之口犹防川”之说,但能汇集成汹汹民意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没怎么发生过。

所以,老子哀叹的大道不行的根源也在于此!

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知大道真理,就缺了“公权公用”的政治诉求,就放纵了公权私用的行径!

故而,开启民智、使民知晓道理,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

但这似乎对目前的清虚界风马牛不相及一般。这也让我对此界社会状况着实感到迷惑不解。

既然与清风想不到一块儿去,我自然也不会与他交流这些心得体会了。

见时候差不多了,我便从清风那儿告辞回去了。剩下的修炼,似乎也还是那么回事,顶多也就是积累得又深厚了些而已。

第二天,清松不晓得干啥去了。我呢,就继续我的代师传艺。

倒也没做些啥,上午就把我看中那些人组织起来,演练了下阵法。又让他们互相攻打一下。

三才四象阵都练习了下。

他们资质有限,还真不是那么好练熟的。

至于长短兵器配合,那就暂时先莫弄。

下午的训练则着重训练他们的轻功,也把他们整得累得惨。不过他们好在都很服我管,并无甚怨言,还挺卖力的。

我的好处嘛,也从他们那儿学了不少器械的基本使用方法。

晚课我又到清风那儿。清风却告诉我一个消息,说啥魔渊震荡,接青城派宗主的旨意,已派清松去参与勘察去了。这可能会影响到选秀!

我自然不晓得啥子是“魔渊”的,便问清风:“师父,魔渊是啥子哟?”

清风告诉我:“魔渊位于昆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