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
无它,老子讲以民为本、民本自然,统治者所执掌的天下公权都是人民赋予的,当然就不能以身份来压人。所以他认为这是不讲忠信,造成天下动乱之首。
孔子若读《道德经》见此不知该作啥想!他问“礼”于老子,怕是被老子忽悠惨了吧!估计老子忽悠孔子的功夫应展现得十分了得,以至于孔子至死都说老子是“神龙”,根本无法看清!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说的是不能以道治国,才被迫强调道德至上,希望大家都遵守道德规范从而达到社会安稳(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如果有些事太失公道,大家可能就不能那么淡定地遵守道德规范了)。
连道德规范不足约束人们了,才会想到用仁政来安抚人民。仁政没法施行,才让民间侠义出手去自行解决(春秋末期就那样。什么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之类的大行其道。)。
侠义解决不了问题就想着用忠孝观念为根基的等级压制了(即“失义而后礼”)。不得不说老子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是比较精辟的!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说有前瞻性(即“前识”)只是“道”的虚华,这是引导人们做傻事的起始。
老子反对自作聪明。
自作聪明的人或许能根据一些道理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这种前瞻性若不能顺其自然地实现,就可能成为引导人们妄为的根源。
老子要强调的还是“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就是要立身敦厚,不居浅薄。存心朴实,不居虚华。还是实在点儿好,哪怕心中明道,能辨细微,也识前景,先不要说,还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行!”
清风听后也感叹道:“是啊!做人就得朴实,不慕虚荣,才能最终得到实打实的好处而立于不败之地!”
他这话又似乎在教育我一样!
而我呢,只是心里哀叹着那些好大喜功的最高统治者,不顾苍生弄出来的生灵涂炭与可悲可笑的结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