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力气也是拉不住石娃的,但他是村里的长辈,石娃并不敢用全力。
很快,三名少年都被里长关进了柴房,其他二人也一样,没用全力而已,不然,里长三人肯定制不住他们。
全村都在行动,取粮食,赶猪牛,送给蒙古人,外面不时传来哭天喊地的声音,石娃三人在柴房气的紧紧握住拳头。
一少年道:“石娃哥,我们现在怎么办?”
石娃想了想,道:“里长不敢动手,太怂了,咱们人少,李将军说过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回头我们三人去附近其他村子问问,还有没有黑旗军,有没有人想加入黑旗军的,聚集多一点的人马,再去找蒙古人报仇雪恨!”
两名少年人连忙应诺,道:“石娃哥,好主意,咱们就这么干。”
过了许久,外面终于安静,蒙古人征集够了粮草,离开村子的时候,还抓走了两名少女。
柴房的门打开了,一脸茫然的里长出现在门口,道:“蒙古兵走了,你们三个王八蛋,可以出去了。”
石娃道:“里长,你不能这么怂,被人欺负成这样都不敢还手,我们三个决定了,去外面召集人马,杀蒙古人!”
里长满脸苦涩,挥手骂道:“王八蛋,想找死就走吧,老子现在自身难保,也管不了你们了,都滚吧!”
石娃头也不回,朝院子外面走去,才走了几步,里长大声道:“等等!”
三人停下了脚步,扭头看向里长,里长道:“反正啥也没有了,破罐子破摔,我家里还有两匹劣马,你们三个都牵走吧,记住,替老子多杀几个蒙古人,还有,活着回来!”
说着,里长向马棚走去。
石娃大喜,连忙跟上,果然,村里最有钱的还是里长家,这个时候了,还有存货。
三人牵了马,又在村里召集了四个少年人,年龄都没超过十六,最小的才十一岁,七人每人提了一把刀,有村民给他们又提供了两匹马,七人四骑,带个包袱,就离开了村子。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年纪大的还不敢干这事,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顾虑太多,只有这几个少年胆子大,全村的人都默默地看着他们离开,心想,估计是回不来了,但好像这些少年给了他们一丝活下去的勇气,看到他们,感觉未来至少还有希望。
蒙古大军出征,从不带军粮,都是就地征收,中原富足之地,这里又是两军的前线,被劫掠的村子不计其数。
这些少年被李顺平忽悠瘸了,还以为遍地都是黑旗军,很多村子都跟黑旗军结盟了,事实上,整个华夏大地数千里长的战线上,跟李顺平结盟的,就四个村子而已。
七名少年每人提了一把钢刀,离开村子之后,一路南下,几人一路商议,大概走了二十多里,来到一个村庄,终于鼓足勇气,策马进了村。
村口劳作的几个农夫起初看他们人人拿刀,吓了一跳,还以为是进村打劫的山贼,正准备逃走,却看见几人年纪都很小,毛都没长齐,便壮着胆子留了下来。
石娃对一汉子大声道:“喂,这位大哥,可以带我们去见你们的里长么,我有事找他。”
汉子好奇,见他们还挺有礼貌,这才不再害怕,迎了上去,道:“你们是什么人,找我们里长何事?”
石娃道:“我想问问,你们村子里有没有黑旗军?”
汉子一愣,道:“黑旗军?没听说过!”
国人都喜欢凑热闹,此刻,其他几个农夫也走了过来,好奇的打量他们。
石娃顿时有些紧张,道:“既然没有的话,你们村愿不愿意跟我黑旗军结盟?”
那汉子愕然,完全没听懂,貌似对方说得挺正式,道:“这种事情,肯定只有里长才能做决定了!”
石娃道:“那好,你带着我们去见你们里长吧。”
那农夫从未听说过什么黑旗军,听名字有点像哪个山寨草寇的名字,很多稍微大点山寨,或者草寇,义军等,都喜欢取个响亮的名字,比如北地比较出名的有红袄军,农夫不知道黑旗军的势力到底多大,不敢怠慢,几人当即领这帮少年人进了村,去见里长,百姓纷纷过来围观,家家户户的人都出来看热闹,到了里长家,看热闹的吃瓜群众怕是超过了百人。
里长从家里被村民拉出来,才到门口,就见到了石娃七人,满脸疑惑的道:“黑旗军?跟你们结盟有什么好处?”
“这个……”
石娃傻眼了,一旁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反应很快,道:“跟黑旗军结盟,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