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笑着的,语气也是轻松而温和,却偏偏让人觉得有些落寞,还有些……心酸。
时方派和经方派,大概可以算是中医之中最大、也纠缠最久的两个派别了吧?从广义上来说,经方派以六经辨证,而时方派则以五脏辨证,至于最直观上的区别,大概就是前者用药既快又猛,见效极快,正所谓“一剂知,二剂已”,就是说只要服了一剂药就会知道有效果,而服完第二剂,病也就痊愈了;后者用药则是温和安全,见效却慢,于是也就有了如今人们对于中医“能治本,却好得慢”的印象。
经方药效虽然既快又准,可对于医者的要求极高,若非根基扎实又经验丰富,一旦下错了药,后果也是难以估量。
自从金代的张元素创造了归经理论,将药物的作用定位到了腑脏经络,再后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又将药物做了整理之后,时方派就越来越兴盛,毕竟,将药物作用直接定位到某一腑脏后,什么器官有病,就开与之相对应的药,比起原先的经方派,要容易多了。可是……药性其实是很复杂的,并不是就那么简单地和腑脏经络对应着而已,有了这些理论,后来时方派的大多数医家们就渐渐地忘记了药性的本质,而只记得“入肾经”“入脾经”又或者是入别的经,如此一来,药效安全了,可效果比之钻研本质的经方却始终略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