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乐器:从优雅的古筝和古琴,到富有民族特色的二胡和唢呐,而最显眼且价值不菲的,是一架崭新的钢琴,这是奶奶送给他的珍贵礼物。
为了给这些音乐器材一个恰当的空间,妈妈专门对一楼被重新装修,成为了杨皓专属的乐器练习室。结果就是杨皓更忙了,周末也要到这里。
关于那两首歌曲,它们已经免费提供给闫老师演唱了。不过,这些歌曲的版权归杨皓所有。提起这件事,颇为有趣。一开始有人想要购买这些版权。
然而,在杨皓展示了一份参照美国版权交易合同模式准备的合同,那份厚实如薄书的文本一亮相,对方立刻收声,不再提及此事,转而对杨皓表示感谢。此外,闫老师亲自打电话给杨皓,向他表示感谢之情。
每逢周末,杨皓会花时间处理来自美国的邮件,其中大部分是鲍勃发来的投资邀约。仔细查阅鲍勃的电邮,杨皓总需要将其与个人记录对照,发现多数提及的项目他闻所未闻,这在电影项目领域并不少见。
事实上,若深入研究电影公司的历史档案,就会发现能被实际拍摄的项目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只能沉睡于仓库中吃灰。对于潜在的投资机会,杨皓只会考虑那些自己记录已有详细记录和资料的项目。
实际上,杨皓也不指望着电影能挣多少钱,他更看重的是金融市场上的获利。之所以保留电影投资,部分原因是出于个人兴趣,另一部分则是为了维系与鲍勃的良好关系,毕竟开始鲍勃帮了自己不少忙。对于大部分被否决,鲍勃作为行业内人士自然清楚,不过对于他看好的项目被杨皓否决,每次都抱怨。
可是自从《谍影重重》这部电影取得成功后,抱怨就少多了。除此之外,还有因为他搞砸了《哈利波特》项目,这个项目签的合同不严谨,续集华纳不想让杨皓参与投资。
这也是好莱坞特色,只要这个项目盈利,电影公司就会把外来的投资人一脚踢开,要是杨皓自己操作,踢就踢了,可是这个项目是杨皓委托鲍勃操控的,鲍勃是圈内人,华纳这么干就过分了。
杨皓也不在意,能投就投,不能拉到,他在意的是参与到项目中去,让他了解电影项目是怎么成型的就成。可鲍勃在意,他别的项目就没有赚钱的,只有杨皓委托的两个项目赚钱了。这关系到他作为制片人在好莱坞的地位,不单是金钱的损失。
赵智勤每周也发一份工作邮件,没啥大事。不过这次推荐了一部熟悉的项目《电锯惊魂》,这个项目这么早就有了吗?杨皓记得这是2004年的电影。估计是看到赵智勤是华人面孔,温子仁找上门来拉投资。杨皓同意了这个投资,并让他找鲍勃商量。
最后是跟赵磊通话,照样赵磊说一下他的项目进展,杨皓吐槽自己现在有多悲催。每次都这样,不过这次赵磊重提让杨皓找些项目给姑姑和奶奶,这样她们就没时间管杨皓了。这次杨皓听进去了,准备好好琢磨琢磨,什么样的项目适合,要量身打造。
又逢周末,杨奶奶准时到达,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身后面跟着俩年轻人。两个年轻人一边和奶奶说着话,一边四处打量。杨皓打量一下奶奶身后两个人,一男一女,二十六七岁的样子,穿衣打扮很有搞艺术的范。杨皓猛然想起,这不是那天的录音师吗?那天不是很愉快,他来干嘛?杨皓有些疑惑。
晨练已经完事,就等着杨奶奶,现在奶奶和姑姑比上班还准时,一次都不落,杨皓心中既感激又有些头疼。看到杨奶奶带着两个年轻人走近,杨皓立刻迎了上去,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杨奶奶伸手指着身后一男一女两人介绍说:“这俩都是我教过的学生,小周,你上次在录音棚见过,这个是他女朋友小孙。”杨皓热情地伸出手,和两人打了个招呼,然后引导着他们向食堂的方向走去。
把老太太迎进食堂,小米粥,煮鸡蛋摆上。然后跟两个人说:“不知道你们口味,自己取。”小周和小孙互相对视一笑,两人都有点不好意思,第一次来感觉这样不好。然而,杨皓看出了他们的拘谨,便热情地说:“千万别客气,这里就像自己家一样,走,我领你们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吃。”说着,他便领着小周和小孙走向了餐区,介绍着各种食物,让他们尽情地选取自己喜欢的早点。
随着三人一边聊天一边取餐,小周和小孙渐渐放开了,他们也许是被杨皓的热情所感染。各自取好早点,回到餐桌,四个人边吃边聊,杨皓也明白了奶奶今天为什么带着两个人过来。这俩还真是奶奶的学生,包括那次做的伴奏,都是这个小伙子帮老师张罗的,女孩子家里有点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