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女人之间的那些个八卦、掐架,都是人们打心眼里喜欢看、乐意瞧的。”
杨皓憋着嘴说:“你们不信试试,咱们能从这部剧里弄明白,现代家庭伦理剧的观众更乐意瞅哪些个情节。基本上看的是婆媳之间的吵吵闹闹,是夫妻之间的磕磕绊绊;是闺蜜之间的勾心斗角,单位同事关系里的明争暗斗。”
最后杨皓总结了一通:“要是照这种法子找剧本,是不是能简单点儿?
虽说知名编剧的掺和往往被看成是作品成功的加分项,可实际上呢,剧本的核心价值还得是题材本身有吸引力。
那当然了,一个由著名编剧操刀的好题材,那无疑能让作品更上一层楼。
这就好比在影视这行里头,一位顶尖儿的明星加盟能明显地提升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关注度,可这并不直接就等于作品整体质量上去了。
毕竟啊,就算是最有天赋的演员,碰上一个没啥深度、没啥吸引力的剧本,也难施展出他真正的演技。
所以说,不管是挑剧本还是选演员,咱们都得更看重作品本身的内容质量和创新的程度,不能光瞅着表面的那点儿光环。”
现在国内的影视剧制作还眼巴巴地指着大导演、大明星撑场面呢,这跟杨皓的说法整个儿是拧巴着的。
在国内这影视制作的行当里,普遍有这么个景儿,那就是太依赖大导演和大明星的影响力啦。
这种套路好像都成了业内心照不宣的标准做法儿了,好些个制片人和投资人都觉着,只有靠着这些有名头的人的光环,作品才能勾住观众的眼球,进而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然而,杨皓的观点与此不同。
他意思是,影视作品的成功不应仅仅依靠大导演和大明星的名气,更应该注重剧本的质量、创新的拍摄手法以及演员的真实表演能力。
他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能够让所有参与者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仅仅依赖某一个人的名气。
事实上,这种对大导演和大明星的过度依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影视作品的创新和发展。
很多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新意,因为它们更多的是在复制那些已经被证明成功的公式,而忽视了艺术创作的本质——创新和真实表达。
此外,这种模式还可能限制了新人和新思想的出现。
由于资源和机会大多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导演和大明星手中,很多有才华的新人很难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这不但阻碍了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使得观众难以接触到更多风格各异、质量上乘的作品。
因此,尽管当前国内影视制作的大环境仍然倾向于依赖大导演和大明星,但作为行业内的人士重新审视和思考,寻找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创作路径,真正让优秀的作品说话,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个别人物的光芒。
这些都是后世经过市场检验的经验。后世那么多烂剧,除了营销做的满天飞,播出后一地鸡毛。
姑姑明显一脸不信的表情,她挑着眉毛反问道:“那按照你的意思,那些享誉国际的大导演和大明星就完全失去价值了吗?”
杨皓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心里头明白跟姑姑解释这事儿得多费点儿耐心。“姑,您这纯粹是抬杠,把我的意思给误会喽。”
杨皓耐着性子解释道:“我可没说大导演和大明星没价值。事实上,他们的参与往往能为作品带来不小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可咱们这会儿讨论的重点是剧本的挑拣和版权购买的事儿。对于刚刚起步的公司来说,咱们得琢磨琢磨性价比和实际能行得通的法子。”
他接着又补充道:“目前我们公司还没有太多的名气和资源,直接去争那些有名的大编剧写的剧本,不光成本高得吓人,成功的机会也渺茫得很。咱们得从一些有潜力,又不过分依靠大牌效应的项目下手,慢慢儿积累口碑和经验。”
姑姑听完杨皓这番解释,虽说心里头还是有点儿犯嘀咕,但显然比刚才明白得多了点儿。
“原来是这样啊,”她说,“看来我之前确实有点儿死脑筋,钻牛角尖喽。那你有什么具体的计划或者想法呢?”
杨皓心里头明镜儿似的,自己的想法跟当下社会普遍的观念差着不老少,他心里也明白这些个想法兴许不好让别人理解和接受。
首先,他着重强调了了解和把握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他明确说:“这是国家层面上提倡和支持的文化方向,是创作内容时必须得琢磨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