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你到底想学啥?”
杨奶奶也被杨皓一句“这不是还有您吗”给说服了,心里的气消了不少,不再坚持,说道:“行,你自个儿想好就行,奶奶也不强迫你。”
杨皓思索了一下,认真地说道:“爷爷,我准备学导演,这个我熟悉。
之前在美国的时候我就做过相关的课题,接着做下去就行。
而且您想啊,电影那可是综合性艺术,啥都能用到,音乐、绘画、文学创作,
这些我之前学的都能派上用场,我也不能白学那么多东西不是?我觉得这是一条适合我的路。”
赵爷爷点了点头,说道:“嗯,听起来倒还行,不过这导演也不好当啊,而且,即便是你学了谁请你电影呀。”
杨皓说:“这个不用担心,我在美国不是有个公司吗,我自己出钱拍,而且,咱们国家的电影市场早晚都能起来。”
姑姑插嘴道:“哪有那么容易,你别想的太好了。”
杨皓笑笑说:“在国内可能没这么容易,需要关系,在美国只要有钱,那你就是爸爸,就是这么容易,别担心。”
老妈在一旁忍不住说道:“儿子,你可别一时冲动,这选择关系到你的未来,得慎重考虑。”
杨皓回应道:“妈,我知道,不是冲动。别的不好说,这个事还是很容易的,否则鲍勃也不会大老远跑来找我。”
杨奶奶叹了口气说:“既然你决定了,那就好好琢磨琢磨去哪上大学,大学还是要上,
在大学里不单是学知识,还有人脉、资源,靠你一个人也拍不了电影,不过奶奶支持你。”
杨皓想了想说道:“国内就电影学院还有中戏吧,我听宁昊、曾莉说过一嘴,这是国内最好的影视教育大学。
当然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我听他们说,这俩学校最好找找什么门路,比方学校老师在外面开的培训机构。
咱们家没这方面门路,有我也不想找,所以你们都别为我这事儿托人找关系。”
杨皓非常严肃的说:“尤其是奶奶和姑姑,不允许因为我的事儿再去托人。”
杨奶奶和姑姑脸色一下就变了,杨皓一看就知道俩人都在想找什么人了。
杨奶奶有些不以为意的说:“找人有什么不对,都是人情世故,大家相互帮忙。”
姑姑跟着附和道:“就是,现在不找人能办成什么事,倒不是说一定要走后门,额外照顾,就是稳妥点。”
杨皓无奈叹口气说:“人情债是最难还的,以后,就别说以后了,我那首《最后的倾诉》歌怎么回事儿。
那是写给纪念教员诞辰的歌,最后怎么样了,还不是杨奶奶、小周、孙姐还人情债了,否则,我怎么可能上春晚。
你们以为我不明白吗?我这个词曲作者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人家就唱了,一点也不尊重创作者。
还有,以后我不会给别人写歌,你们也别在外面乱答应人。
我现在也算出名了,求歌的人乌泱泱,各种乱七八糟的人情关系都找上来了。
我能理直气壮的拒绝,如果你们在外面因为我的事儿欠了人情,那你们说我是帮还是不帮。
帮吧!以后会越来越多找上来,不帮吧,人家会说你忘恩负义,都是麻烦事儿。
所以,咱们家,不允许因为我的事儿在求人,我不需要,办不成就不办,没什么事儿必须办成,求而不得是自寻烦恼。
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生活。说句不好听的,以我现在的条件,选择已经很多了,没什么是必须的。”
家里人听的一愣一愣,这孩子想法怎么这么古怪,在国内,人情世故是免不了的,这能归咎于杨皓在国外待时间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