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浮生(出书版) > 第13章

第13章

这姬琅琊三字京城内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他姬家三代为相,一门中曾出过四个状元,姬家长子姬辛夷也是榜眼出身,到了姬琅琊这里,也一般是三岁入学,九岁上就举了神童,写得一手好文章,人人都当他定是未来的榜眼状元,却不料十一岁上,这姬琅琊竟是弃文习武。姬相爷便问他是何道理,这姬琅琊道:“人人都料说我会中状元,我中了也没有意思,反叫那些人夸了口去说他们慧眼识珠,我偏不遂他们的意。”一番话说得姬相爷夫妇俩啼笑皆非,因是姬琅琊是老来得的子,全家上下素来都十分宠爱他,因此也就由得他去了,偏着姬琅琊倒也争气,不过五,六年,倒是考了个武举人回来,本来吏部放了个三品参将与他做,偏这姬琅琊生性散漫不喜管束,竟是推脱了,每日里赋闲在家,好在他虽放任散漫,倒不喜走马斗鸡,听戏唱曲的,父母便也不去管他,只不知道今儿怎么到天蟾楼来了。

正转念间,忽然听得笙箫声渐起,几拍之后有人和着唱道:“昔日有个目莲僧,救母亲临地狱门。借问灵山多少路,有十万八千有余零。”声气婉转圆润,柔媚顿挫,偌大的天蟾楼顿时寂静,只听得幽咽吟唱,就连漫不经心靠着栏杆的姬琅琊也收敛了笑容往台上看去。

姬琅琊向来不喜听戏,此番也是叫孙毓硬拉了来,正感无趣,忽听得清扬声气,柔且刚,倒是精神一振,转头看去。那戏台子上一少年尼僧穿青布直裰,素手纤纤,莲步款款,手执拂尘才一露脸,台下已有分喝了声彩,不知何处有人笑叫:“好个标致的小尼姑,不还俗才真个儿可惜了。”姬琅琊从不知人竟可如此无礼放荡,眉间微微一皱,那台上的小尼僧恍若不闻,只管自己且舞且唱,却见他端正处如佛坐莲台,妩媚时若蝶戏花丛,一双眼他才唱一段台下便是一片彩声。只听他唱道:“小尼姑年方二八, 正青春,被师傅削了头发。 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换水, 见几个子弟游戏在山门下。 他把眼儿瞧着咱, 咱把眼儿觑着他。 他与咱,咱共他, 两下里多牵挂。……”唱到此处,姬琅琊忽见那小尼僧一双点漆妙目斜斜飞掠而至,似怒似怨似慕似嘲,与他目光一触间,姬琅琊竟觉得心口一热,不由慢慢绽开一丝讥嘲:呵,果然是戏子,小小年纪就将眉目传情学得纯熟老练。正转念间,就听身边孙毓一拍大腿笑道:“我还当他不知世事,原来早开了窍。这大老远的一个眉眼儿就叫人销魂。”姬琅琊一愕,更听楼下也有人叫:“他看我了,他对我笑了。”姬琅琊扬眉:真是了得,一个飞眼竟将满场子都招呼到了,怪道孙毓说是难得的尤物,硬是拉着来瞧。

孙毓将身子凑过来,笑道:“姊夫,你瞧这孩子怎么样?”姬琅琊不做声,只看着台上的人儿载歌载舞:“佛前灯,做不得洞房花烛。 香积厨,做不得玳筵东阁。 钟鼓楼,做不得望夫台。 草蒲团,做不得芙蓉,芙蓉软褥。 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 为何腰盘黄绦,身穿直缀? 见人家夫妻们,一对对着锦穿罗, 啊呀天吓!不由人心热如火,不由人心热如火!”不知怎地,只听到“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一句时,姬琅琊仿佛觉得这小尼僧果然是满怀幽怨无奈,着实的可人怜,正在此时,就见有几人直直往台前闯去,边叫:“好孩子,跟了哥哥去吧,哥哥保你穿锦著罗,吃香喝辣。”一边就要往台上闯去。

孙毓正看得高兴,忽然来了这么一出,岂不着恼,抓起茶盏来劈手就往台下扔,喝骂道:“没长眼的杂种,不好好儿得听戏,抽什么风。竟敢打扰小爷听戏,也不打听打听小爷是好惹的么?”那茶盏在人前掷得粉碎,闹事的几人抬头见是个白面后生,其中一人便破口骂道:“兔儿像姑也配自称爷,不打听打听我郑三专门收拾你这等小浪货。”原来本朝男色风行,这等人一般叫他们“像姑”,意思是“像个姑娘”;有的像姑不爱听这两个字,于是用谐音称之为“相公”,至于市井中人,就毫不客气的直呼为“兔子”了。

这孙毓哪里受过这等欺辱,直叫身边的家丁“下去给我往死里打。”正折腾间,叫姬琅琊一把抓住了手臂,孙毓道:“好姊夫,这番可是人先招惹我。”姬琅琊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往台上一点,孙毓回头看去,却见九儿依旧在台上曼舞轻唱:“奴把袈裟扯破, 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 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 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夜深沉,独自卧, 起来时,独自坐。 有谁人,孤凄似我? 似这等,削发缘何? 恨只恨,说谎的僧和俗, 哪里有天下园林树木佛? 哪里有枝枝叶叶光明佛? 哪里有江湖两岸流沙佛? 哪里有八千四万弥陀佛? 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