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没有对父亲说过不,于是她没有留住自己的孩子,频繁怀孕,再被不同医姑仙婆诊断男女,流掉女胎……最后死在了产床上。
母亲去世后,温良就会想,母亲能在最初拒绝就好了。受益于计划生育政策,她可以不必多次承受生育之苦,就能多陪自己走一段路了。
可温良没有办法去怪她,温良自己也不敢违逆父亲。她最怕父亲为了筹够一笔钱娶老婆,就把她拿去换钱。村里有不少女孩很早就定亲了,十七八岁就大了肚子,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就要背负母职与家庭的重担。
温良假设得多了,就会发现,与其期盼母亲能够和父亲抗衡,不如直接假设父亲会把母亲当成“人”来看待……不过这和让母亲学会反抗一样难。
人们总是赞美温顺良善,却又在事发后对受害者产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甚至会责问:“你为什么不反抗不自救?”
温良失去母亲后,想了很久,觉得这道题最优解是没有父亲就好了,让他去死吧。
……
“2008 年,裁判文书还没有上网公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