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同龄人之间竞争激烈,经常会有人使绊子拉同时下水,当时文学研究领域风气不太好,涉猎人很多,但真正做出成绩的并不多。
孟晶那时候正和孟家闹掰,老爷子通用社会各界人脉打压闺女,所以孟晶那时候走的路非常艰难。
她跋涉很多地区,接触过 110 多个地区风土人情,汇编成了一本小册子,这才让晨星火了一把。
在业界勉强站住脚跟。
但这一次也损耗了孟晶一多半元气,孟晶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可她却没有太多的精力花另外两年去完成下一本著作,所以她就过上了昏天黑地睡不醒的编辑生活。
那时候的杨凯注意到孟晶,想拉孟晶一把。
孟晶从出生到现在,身边阿谀奉承的人不少。每个人都会夸她,每个人好像都很喜欢她,但她能听清楚周围人的夸奖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她一直都很苦恼,后来离开了孟家,自己取得了许许多多成就,却被孟家大肆封锁,周围人更是一声不吭。
尽管在业内静悄悄收获一些好评,但那是她透过屏幕,看见网友们给她的鼓励和支持,现实生活中她遇到的很少,都是一路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朋友,像唐思云,晓芹几个室友。
还有自己的大学老师。
社会上遇到的人,杨凯是第一个敞开心扉认可她的人。
杨凯竭力邀请孟晶加入自己的编辑部,她相信这样一个女生,刚刚步入社会,就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他们年龄相仿,杨凯似乎能透过孟晶看到初出茅庐那时候的自己。
那时候的杨凯还只是个不知名的小编辑,每天没日没夜改稿,还要抽出时间码字。
而赚的钱也只勉强在京都交上房租,吃上饭。
但他们都一样,很执着,嘴上不说,行动上都是出奇的一致,没有人放弃。
从某种意义上讲起,杨凯其实是孟晶的伯乐。
后来就是孟晶不愿意跟着杨凯他们编辑部做事,那段时间孟晶并不是很想接触外人,一天都不说几句话的她见到杨凯后已经到了近几天说话的极限,她知道杨凯的好意,但是她拒绝了。
为什么?
因为她想一手扶持起来晨星,她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孟家人,人并不是靠着在社会各界有门路,有权利就能过得更好,是金子总会发光,而自己也并不需要孟家的庇佑。
“所以《一别倾城》的导演联系你了?”
孟晶笑着问杨凯。
他点了点头,“但我还是想找你商讨一下,我没同意,也没拒绝。”
“你觉得呢小浔?”
“导演除了卖出版权之后再没联系我。”
我摇了摇头。
“卖版权?”
一旁的杨凯好像发现了什么。
“对啊,小浔是这本书的作者。”
杨凯被惊的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
“你是原著作者?”
他看向我。
“是啊。”
我笑着冲他点点头。
“不是,你这,苏小姐,你还有多少马甲是我不知道的啊?”
“还有就是导演不是找你制片么,可能小浔会和你一起,她是编剧。”
孟晶在一旁吹了吹咖啡,淡淡道。
“那真是太有缘了苏小姐,这么一说《窈窕淑女》也是您的作品?”
“是的。”
正说着,韩正接完女儿来到书店找孟晶,我逗了小家伙一会儿,又和杨凯互换了名片,他出版社还有事,就先走了。
临走前,杨凯跟我说“苏小姐,过几天正式开机之前,我可能会叨扰你几天,想跟您聊一聊书里面更细节的部分,到时候导演也会叫我们一起,期待下次见面。”
我点点头,和他握了握手,“期待下次见面。”
跟着孟晶商量好了出版社的事情后,我又回到了奉城出版社,这几年出版社越做越大,我陆续提了几个新人帮我监店,偶尔一两个月回来看一看。
出版社的业务在去年年初被我扩到 J 市,J 市跟京都很近,也是这个原因,我和杨凯打了几次交道。
我自上学起就很仰慕一种人,就是身上充满着实干气息的人。
这种劲头不是装出来的,是从脸上细微的表情,走路的速度和姿势都能看出来。
我始终认为,在某种领域能凸显出实干气息的人,内心里都充满着对这一领域最纯粹的热爱,通俗点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