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朱允熥不再犹豫,反正不是在正式场合,面对爷爷没必要顾忌。
他们俩不知道的是本来蒋瓛要从后门进来的,听到里面的谈话,蒋瓛放轻脚步驻足偷听。
要说谁不愿意锦衣卫裁撤,那肯定是蒋瓛。
他上任后虽然还没有办什么大案,可监视大臣都是他干的,得罪了不少人。
如果锦衣卫裁撤,他在朝堂就没有立足之地,最重要的是他已经尝到了权利的滋味,没有哪个男人能拒绝权力的诱惑。
大言不惭说他能抵御权利的,都是不曾拥有权利的人。
权利就像毒药,慢慢的侵蚀你的五脏六腑,谁不想前呼后拥威风八面?
哪个男人不想言出法随,莫敢不从?
都想,只不过有的人拥有权力后,能合理的利用自己的权利为百姓谋福利,有的人拥有权利后,贪赃枉法无恶不作而已。
“孙儿认为锦衣卫的存在是必要的,虽然它有很多隐患,可利大于弊”
“给咱详细说说”
“爷爷,那咱就说说,不当之处还请爷爷指正。
有利的方面:
第一,锦衣卫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失去锦衣卫的皇帝对外界的认知只能通过大臣的奏章了解,可大臣就不会欺上瞒下了吗?
皇帝在皇城高高在上,哪知道百姓疾苦,哪知道官员是不是官官相护蒙蔽圣听?
咱们要有自己的手段去了解外面的情况,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就是糊涂皇帝。
第二,锦衣卫可以打探情报,监察百官。
锦衣卫是天子亲军,只对皇帝负责。
出现灾情,锦衣卫可以替皇帝监察赈灾情况,看官员是否将赈灾钱粮悉数发放到灾民手中。
地方官员贪赃枉法,锦衣卫可以上达天听,有效防止地方贪腐。
第三,锦衣卫还可以成立一个衙门,专门渗透附属国和北元,派人长期潜伏,防止异变导致朝廷被动。
第四,防间保密。
锦衣卫可以核查帝国探子,防止有人与帝国勾结,企图颠覆大明江山。
存在的问题:
第一,权力失去监督,祸国殃民。
锦衣卫的权利不能太过庞大,否则失去监督的权利就会快速腐朽,违反乱纪不是没有可能,甚至会出现不该有的心思。
第二,锦衣卫以后都不可有刑罚。
锦衣卫可以给刑部提供证据让刑部核准,不得私设公堂,更不允许刑讯逼供,刑部核查锦衣卫证据,如果有误追究相应责任。
当然敌国细作等等方面可以刑讯,咱指的是官员百姓。
如果能确定是敌国探子,锦衣卫可擒拿审讯,内奸地位较高,监视后请旨缉拿!
爷爷,孙儿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
朱允熥还有一项没说,那就是情报机构不能就那么一个,至少要三个并立,相互监督,这是他的要办的事儿,人多眼杂,不能让别人知晓。
“蒋瓛,滚出来!”
“皇上恕罪,卑职该死!”
“吴王的话听到了?”
“是”
“知道怎么办吧?”
“是”
“给纪纲送一块千户令牌,你亲自去!”
这算是给纪纲一个合法的身份
蒋瓛的心向朱允熥倾斜,是个人都知道怎么去选择,一个要裁撤,一个虽然有所限制,可毕竟他的地位保住了。
支持谁,蒋瓛已经明白了。
白天朱允炆给皇上送面,建议裁撤锦衣卫的时候根本没瞒着他,或许在朱允炆的眼里他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
今天一天他都在忐忑中度过的,如果裁撤锦衣卫,他前途渺茫,甚至可能有杀生之祸,他更舍不得到手的权利。
虽然只是锦衣卫指挥使使三品,可哪怕是那些超品的国公都丝毫不敢小看他。
朱元璋对朱允熥的表现很满意,最靠不住的就是那些文臣,他是从元末乱世杀出来的,当上皇帝后更杀了不贪官。
皇帝没有自己的渠道了解外面的世界,那他一手建立的大明朝能存在多久?
“爷爷,孙儿既然封王了,那是不是可以有吴王府护卫?”
朱允熥嘿嘿笑着,圣旨没提封地,可也没说不准组建自己的护卫军,军权可是好玩意儿。
亲军护卫是必须要的,不然以后上战场哪还有安全可言?最重要的是他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