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在大明,嫡孙逆袭 > 第28章 李景隆

第28章 李景隆

拦的口,他不担心群臣反对,杀一批没人反对了,方孝孺那样的硬骨头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文臣还是明哲保身的。

这也是他自己培养臣子的原因,他需要在这些历史留名的文臣进入朝堂之前洗脑,让这些人变成重要臂膀。

现在这些人普遍在三十岁左右,七年以后就能登堂入室了,正好派上用场,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他没想过改革的事,温水煮青蛙的形式慢慢植入就行,改革必须要有绝对话语权,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万一被朱元璋叫停,那以后再想改就难了,祖制的威力是不可想象的。

朱元璋是小农思想,他要抬高商人和工匠地位,甚至可以给予荣誉爵位,朱元璋那里肯定通不过。

他爷爷出生贫寒,家人因解饿而死,商人一般会在灾难来临之时为了更大的利润囤积粮食以牟取暴利。

这段经历让他爷爷对商人产生很深的城见,认为商人只顾个人利益,不顾百姓死活,国家危难。

甚至认为太耐因鉴赏而困苦,商人不事生产,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

最重要的是沈万三个人的能力都能资助都城,个人的财富堪比国库,让朱元璋感觉到商人富可敌国,眼里只有利益,缺乏忠诚,对大明江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商人本来就有财富,如果还有爵位,那威胁甚至超过文臣武将。

武将的威胁朱元璋还不放在眼里,只要他还在就不可能生乱,开国皇帝有这个自信,五军都督府让皇帝对军队的控制达到巅峰。

文臣威胁?“胡惟庸案”还没结束,这就是悬在文臣头顶的一把利剑,有人膨胀,杀了就是,几万人血淋淋的人头在压着。

可天下商人何其之多?总不能全杀了吧?只能采用压制的手段。

朱允熥来自后世,肯定不同意他爷爷的主张,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商业是必须要发展的,特别是小冰河时期,想让华夏领跑全球,必须发展工商。

所以这些改革计划只能润泽无声,不能直接提出来,否则很有可能让朱元璋怀疑他的治国能力,功败垂成。

这不是说朱元璋的能力不行,相反朱元璋在华夏帝皇里面杜能排在前几位,是时代的局限性,他想在大明实现主张,必须培养自己的班底,现有朝堂多大数都要被取代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