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来自后世那个自媒体兴起的年代,信息大爆炸,很多典故都能说上一二,还能提出独特的见解,让三位叹服。
讨论的深入朱允熥确实融合了进去,可他知道自己的水平,这时候的读书人可是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的存在。
他当然没法比,所以他起到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至于画龙对象,当然是其他三人了。
朱允炆也在梅字二号房居高临下观察下面的学子,当然他的目光被那些华服学子吸引过去了,这一点并不奇怪。
他出生高贵,外公家在儒林地位不低,对寒门和豪门的存在并没有那么大的感触,他想找到几个人才供他使用目的就达到了。
这段时间读《资政通鉴》收获很大,这本位宋朝皇帝打造的“治国教科书”启发很大。
选人用人方面,他也不再一味地拉拢朝臣,准备着手建立自己的亲信,朝臣的可信度往往没有自己培养的忠诚。
这本旷世奇书告诉他,人性是最难以把握的,哪怕最亲近的人都可能背叛,更何况是其它人。
里面让他对一千多年的历史棋局,十六个王朝的心衰更替更加明白了功、名、利、禄,这四个字。
他现在一无所有,所以詹徽不是她可以拉拢的,哪怕他许诺的那些都是无根之萍,听起来高大上,其实食之无味。
反过来说他不能给这些人提供利益,因为他还不是皇帝,同时他也明白前段时间对王叔的态度是多么的愚蠢。
《资政通鉴》让他洞悉人性,看透人心,他已经不再单纯,好弟弟等着吧!咱们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