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耿璿交代纪纲,盯着会同馆高丽使臣,加个双保险。
“殿下,锦衣卫送来一封信!”
耿璿刚离开,胡六拿着一封信走进书房。
信是蒋瓛传过来的,昨晚一名送菜小厮从后门进入齐泰家中,半个小时后离开,经查此人是燕王府的人,蒋瓛请示是否抓获。
“回复锦衣卫,照旧!”
“是,殿下!”
赵浚和燕王有旧,两人是否还有其他交易尚未可知。
朱棣的人保持监控就行,蒋瓛知道怎么办。
谈话内容没有传过来有两种可能:
第一,蒋瓛感觉事态严重直接上报朱元璋;
第二,锦衣卫都没探听到具体内容。
“先生,据行人司消息,大明礼部尚书因越次遭廷杖,对我们来说可能不是好消息!”
“知道了,你下去吧!”
“松堂先生,现在怎么办?”
“大意了,没想到大明吴王是绕不过去了。
我总感觉这个人不好对付,可国内形势日益紧张,内部还没整合完毕,又有外敌,多事之秋啊!
我们拖不起了,咱们就见识下这位吴王殿下的风采。
我写个拜帖,安排人送过去,明天登门拜访!”
“只能如此了”
这次他们的遭遇和前面完全不一样,前面他们来的时候,官员热情,用度奢华,见皇上也容易的多。
这次会同馆布置简陋,饮食一般,官员不热心,想见皇上困难重重。
两人对视一眼,感觉这次可能没那么容易完成任务。
大明对待属国的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这是未知数。
朱允熥接到拜帖,哑然失笑,这是忍不住了吗?当然谈话内容也同步传了过来。
“内忧外患?”
看来他没猜错,内忧肯定是有的,篡位夺权往往名不正言不顺。
朱棣靖难成功后,反对者此起彼伏,好长时间才稳定下来,李成桂当然不例外。
外患嘛!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倭国犯边!
“胡六,让凉国公马上来见咱!”
“是,殿下!”
对付倭寇,还是蓝大将军最为合适,蓝玉的杀心对倭寇就是灾难!
水军将领俞通渊,还要和朱元璋商议,总之契机来了。
高丽使节入京将掀开大明新篇章,只要尝到甜头,谁都阻挡不了大明前进的步伐。
不知道沈远宜那边安排的怎么样了,如果计划顺利,锦衣卫的奏报快到京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