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六泪流满面的捧着一身黝黑的铠甲出现在朱允熥面前,明天殿下参加出征仪式想身穿铠甲,他犹豫再三还是把这身铠甲拿了出来。
他犹豫的原因,皇后临终前希望殿下能开心快乐过完一生!
穿上这铠甲代表的意义不一样,殿下现在的身份也不一样了!
“殿下,此甲乃先太子妃为殿下定制,本由皇后娘娘替您保管,娘娘仙逝前交由奴婢保管,现交还殿下!”
朱允熥感受到了常氏的大爱,马皇后的慈祥悲悯,他在胡六的协助下穿上了这套铠甲,很合身!
这是朱允熥第一次身穿铠甲,据胡六所言,这是他母亲常氏给大哥朱雄英定制铠甲的时候,顺便给将来的第二个儿子也准备了一身!
常氏不愧将门虎女,给儿子准备的礼物都不一样,或许她想儿子长大后能像她父亲一样,金戈铁马,守护华夏吧!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征倭大将军蓝玉奉命保朝鲜、征倭国,朱元璋祭拜天地上告苍天、下示黎民:
朕惟中国之君,为天下之主二十五载有余!
巍巍哉!煌煌载!
有明一代,光披日月!
朝鲜本大明属国,现倭寇犯边,大明有护属国之责!
祈告上天,征伐倭国,护我神州安宁!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夷狄敢犯中华之天威者,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胆犯之?
倭国本弹丸之地,千百年来屡受华夏之恩惠,传华夏之文化行教化、学中华之技艺立民生!
然豺狼之徒冥顽不灵,行海盗之举,大肆侵扰我沿海,杀我子民、奸我姐妹、焚我房屋、抢我财物,是可忍孰不可忍!
今以我大明皇帝朱元璋之名昭告上苍:
制凉国公蓝玉为征倭大将军,长兴候耿炳文、越雟候俞通渊辅之,统帅水路大军五万征伐倭国,不破倭寇,誓不还朝!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朱元璋敬酒焚香完毕,站起身,居高临下看着下方的将士,突然暴呵:
“蓝玉”
“末将在!”
“接印!”
“是,上位!”
蓝玉从朱元璋手里接过征倭大将军印,返回点将台第一个阶梯位置,至此五万大军受蓝玉节制!
蓝玉给朱元璋抱拳敬酒完毕,转身面向点将台下大军,大军寂静无声,朱允熥感觉一股彪悍之气在凝聚,蓝玉始终没出声,大军的愈发肃穆!
朱元璋身穿破旧铠甲,手抚腰刀,注视着大军!
他的这身铠甲已经很久没穿了,只有大军出征的仪式上才会穿出来,提醒大明将士,他朱元璋仍能上阵杀敌!
左边站着穿着铠甲的朱允熥,右边站着身着亲王常服的朱允炆,静静的看着下面的大军。
朱允熥第一次见五万大军集结的场景,说实话他是有压力的,明初大军战斗力爆棚,这些人都经历过和北元的血战,气势恢宏。
朱允熥豪情万丈,有此大军,天下大可去的,真理在大明铁骑的攻击范围之内,“不征之国”的祖训被撕开一個口子,以后自然逐渐消失!
朱允熥看了眼不停擦汗的朱允炆,微微一笑,这种场合穿常服?
文臣看着身着盔甲的朱允熥微微皱眉,这可不是个好兆头,正式场合衣着是一种态度,比如说朱元璋,难道朱允熥也热衷武事?
虽然他们明白淮西众将亲近朱允熥,可朱允熥毕竟是皇宫里长大的孩子,亲近和热衷那是两回事!
武将看着朱允熥的衣着大喜,有朱允熥在,他们不怕没仗打了。
皇帝和继承者的一言一行都能代表执政理念,文臣现在还不知道征倭是朱允熥一手推动的,都以为是朱元璋为彰显大明威仪发动的!
因借口合情合理,朝鲜当众请大明主持公道,既能调动蓝玉离开中枢,还不给国库增加负担,故文臣本着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
他们要是知道朱允熥暗中推动,肯定会死谏阻止此事!
他们期望中的后继之君是重视文臣不爱武事,实现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而不是热衷征伐且霸道的君王,文臣苦朱元璋久已!
“倭寇是我华夏的死敌,它杀我们的父母兄弟、奸淫我们的姐妹妻女、烧我们的房屋庄稼,我们怎么办?”
“杀!杀!杀!”
“启奏皇上,军心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