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三国:家父曹孟德 > 第45章 奇兵

第45章 奇兵

是夜,曹昂终于离开盘桓数日的望楼,来到了费城县寺。

等他进入厅堂时,费城中的要害人物,诸如费县令徐奕、豪强代表曾渊以及曹昂麾下核心成员高顺、典韦、伊籍,早已等候多时。

曹昂径直走上主座,示意众人落座,便开门见山地问道:

“陶贼奸猾,分兵向北祸乱州中郡县。我等身负守土护民之责,决然无法坐视逆贼残害生民,不知诸位何以教我?”

坦白说,陶谦这几日的举动,给曹昂敲响了警钟。

前者表现出的果决、冷静,完全不像年过花甲的老人。

初次攻城,便竭尽全力。如果不是在高顺的提醒下,曹昂硬生生坚持到最后,费城差点就要易主。

以数千战兵为代价,初战即决战。

既不给对方留余地,也不给自己留余地。

然而当其再次伺机攻城,确定短时间内无法攻破费城后,便立刻不再浪费军力,选择分兵围困。

听起来简单,但在短短三四天内,率十万之众调整方向,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现实终归不是游戏。

近十万人的军队里,不知道藏了多少个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山头。

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导向不同时,想法必然不同。

而陶谦能够迅速镇压全军,让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只有一个声音,其威势、果决、理智、机敏等特质体现的淋漓尽致。

汉末群雄中,陶谦称得上声名不显。

但这样一个一直充当背景板的存在,都如此不好对付。可以想象,袁绍、刘备、孙策、孙权、刘表、吕布这些声名显赫之辈,又该是何等风采。

其实,这倒是曹昂多想了。

陶谦真不菜。

虽然存在感不高,但其人上任徐州刺史后,徐州便再也出过大乱,堪称此时少有的太平安宁之地。

连郑玄这种儒家宗师,大乱之下都选择迁往徐州避难。

直到他去世后,徐州方才彻底乱起来。自此,本土士民开始大量向更南的扬州迁徙。

琅琊诸葛氏,彭城张昭,广陵吕岱,下邳鲁肃、步骘,这些后来大放异彩的人物,均是这个时间点离开徐州的。

虽然对上曹操时屡屡吃瘪,但话说回来,两军正面对阵的情况下,汉末群雄中又有几人是曹操的对手呢?

强如二袁之一的袁术,不一样在匡亭折戟?

总之,陶谦既然出招了,曹昂就得接着。

这也是他召集众人来此议事的原因。

一阵沉默后,典韦率先开口:“司马,不如让我尝试夜袭敌营?”

“不可!”

费县本地豪强曾渊立即疾言驳斥:“若是夜袭,典司马需要多少兵马?”

“三千即可!”

“典司马真乃虎将!”

曾渊先是夸奖一句,然后又说道:“我等固然相信典司马之勇武无双,可万一这三千人马折在城外,费城又该如何是好?要知道,此时城内可用之兵已经只有八千了!”

接着,他向典韦微微拱手,语气转为缓和:“曾某并非针对典司马,实在是敌众我寡,我军根本没有试错的机会。一旦士卒损失过大,能否守住费城都是未知之数,何谈抵御陶谦?”

“那曾君有何提议?”

“不如死守费城等待援军。”

曾渊看向主位上以手扶额、面无表情的曹昂,“待曹使君腾出手,必然能击退敌军。”

说了很多,核心意思就是不赞同出城。

其实也能理解,他一个费城人,哪里会在意其他地方呢?

山阳、任城被徐州军糟蹋的再彻底,跟他也没关系。

他只在意费城会不会破,自己的安危能不能得到保证。

这种想法其实无可厚非,人性如此。

曹昂本来也没有将希望寄托在此人身上,他扭头看了看一直闭目不言的徐奕,问道:

“徐君可有良策?”

“并无良策,只是在下也不赞同出城与敌军野战。”

徐奕摇摇头,“在下虽不通兵事,却也听过孙子名言:夫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不如耐心等待敌军漏出破绽,再行决断。”

“此言不错,但过于被动了。”

却是高顺难得主动开口,“战场之中,最忌讳的就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一旦陷入对方的节奏,再想挣脱就很难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