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薛母点头应下,项羽又笑着对妹妹宝钗道:
“妹妹,征采之事你也不用太过放在心上,无论成不成,将来哥哥也定会为你找个好郎君。”
宝钗一听,顿时脸上更红。
“哥哥~”
她难得娇嗔的叫了一声,还作势扭过头去,不再看他。
“哈哈哈!”
项羽大笑着起身,又道:
“好了,时间紧迫,我今日就要出发,免得来不及报名。”
母女俩闻言,也忙跟着起身。
薛母一脸不舍,叮嘱道:
“去吧,自己多加小心,切切以自身安危为重。”
宝钗面带忧色,嘴唇动了几动,好似有千言万语,最后却只道:
“一路顺风。”
一出门,项羽就先让人去通州码头雇船,自己则打马到了东郊的庄子。
他先安排了一下未来几个月的训练内容,又和冯渊交代了些琐事。
再回城取了行李,才带着几個小厮前往通州。
其实临走前,他还很想再见秦氏一面。
哪怕只是远远看看。
但项羽向来光明磊落,有些放不下面子直接去看人家媳妇。
不过这次他也下定了决心,等从金陵再回来,一定要和蓉哥多走动走动。
无他,就是想和这个侄儿交个朋友。
在通州码头一登船,项羽就开始啃起了《武经七书》。
来到这个世界大半年的时间,他已经和妹妹将宋体字都学的差不多了。
虽然书法上的造诣差了些,却也足以应付文试。
一路无话,很快就到了金陵。
项羽回到府里,便吩咐人拿着他的帖子去兵部询问报名的事。
他则继续在家背书,不断巩固着书中的内容。
待小厮回来说明情况,项羽终于在最后一天赶到兵部,将名报上。
回去后就让人准备礼物,送往兵部和京营。
转眼又过了一个月,就到了乡试的日子。
武举乡试地点就设在南京京营的校场。
第一场就是文试,总共只有将将百人左右的考生,还大多是金陵当地的基层武官。
考完文试,项羽很有些忐忑。
其实他坐船还没到金陵时,就已经把这些兵书吃透了。
况且他本来就是极会打仗的,对于这些兵书战策的大部分理论都实践过。
毕竟兵书之中不仅是谋略,更多的是安营扎寨,排兵布阵,后勤补给之类。
但打仗的时候能信手拈来,和考场上能死记硬背出来还是两回事。
项羽第一关文试的卷面上,有些遣词用句与书上原文肯定有些差异。
好在,南京兵部和京营都已经打过招呼。
这样的情况下,他以险之又险的名次,勉强通过了乡试的文试部分。
出了名次之后,紧接着就是武艺弓马的考验了。
这一次,项羽却是信心十足。
第一场是拉硬弓,可尝试三次,将弓拉满为准。
弓分为四个等级,12力以上为最优,12力为优等,10力为良,8力为合格。
前面的人大多都是选了8力和10力弓,只有一个选了12力的,就引起一众考生和考官的侧目。
等项羽上去,却是直接选了最硬的15力弓。
一个考官认识薛蟠,都忍不住出声提醒道:
“不要逞能,免得伤了自己!”
项羽朝他微微点头示意,随后就轻松的将硬弓拉成了满月。
就这一下,全场顿时就鸦雀无声。
到了第二场是举大石,同样分为四个等级。
三百斤以上为最优,三百斤为优等,二百五十斤为良,二百斤为合格。
这一场不仅要求能将大石举起,还要求将大石提至胸腹之间,来回翻转一次才算合格。
这一次,众考生比起拉弓时还不如,竟是选取二百斤左右的居多。
只有那拉了12力弓的考生选了二百五十斤。
到了项羽,众人都期待的看着他。
果然,他也不负众望,又直接选了最重的。
那可是自打举办武举以来,整个金陵省都从来没人选过的。
足足五百斤的大石!
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他将大石轻松提起,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