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一纪江南 > 第9章 再见

第9章 再见

2015年是索曼成立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大丰收的一年。上半年顾嘉只在附近的无锡、杭州、常州签了几个100万、200万的小合同,过了五一,大合同便自己找上了门。

如果说这些合同都是天上掉馅饼,一点都不正确。这些合同都是前三年累积的结果。顾嘉是索曼的最大股东和总设计师,他谦逊、专业、诚信、温和,深得客户信赖,慢慢积累了口碑和人脉。今年的新订单都是老客户推荐的,他们信赖顾嘉,相信他能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10年前,研究院是顾嘉的平台,10年后,顾嘉的名字便是名片。

拿到了1000多万的头款,刘厂长的梦想终于能实现了,他又盖了两个车间,招了不少工人;潘景彤面试了不少设计师,终于留下了两三个能用的。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办公室也得增加人手。李婷去了,她生孩子带孩子,前前后后在家呆三年了。她还有35000元的债务。

小叮当两岁多了,去了托班,外婆在家帮忙接送。

一开始,顾嘉不赞成李婷去索曼上班,理由是照顾孩子更重要,况且外婆也不是能把小叮当照顾妥帖的人。但李婷不想过伸手要钱的日子了。每月当月光族,兜里没余粮的日子,让她忐忑不安。她时时记着姑姑的教训。

李婷是个被家庭耽误的女人。她工作起来,快准狠,什么样的难题,她都能想办法解决。若是当年留在上海,现在说不定也月薪过万了。但是,生活没有如果。

经历了之前的一系列事,李婷对母亲极不信任,照顾儿子的活,她还是亲力亲为。她早晨早早起来,给小叮当做饭,然后送他上学,再去上班。上到下午4点,就匆忙下班,回去接小叮当放学,烧晚饭。

母亲在李婷家当了一段时间闲人,开始抱怨了:“你这不让干,那不让干,叫我过来干什么?”

“以备不时之需。”李婷说。

母亲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便又开始逛街、压马路、看高楼了。她是个不操心的人,你吩咐她做什么,她才会做,不吩咐,她永远觉得没活干。

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是母亲眼中最美的风景,她百看不厌,还经常数数这个楼有几层,那个楼有多高?李婷觉得母亲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花眼了。劝她:“看楼归看楼,走路时要专心看路,车多危险。母亲总说:“我一个大活人,车还能撞上来不成?”李婷只好摇摇头,无奈地讽刺她:“仰头对颈椎好,多看看颈椎病就能自愈了。”

这天李婷上班,事情太多,忙到下班也没做完,就让外婆去接小叮当了。可是那仅有的一次,却让小叮当受到了伤害。

冬天,下午5点就天黑了。母亲到托班接了小叮当,在外逛了一会儿,过马路时依旧抬头看着路边大楼上的灯光。一辆外卖电动车“嗖”地驶过,撞到了小叮当,小叮当摔倒在地,哇哇大哭起来。

李婷急急忙忙赶往家里,母亲一直抱着儿子,儿子一直在哭,说“胳膊疼”。李婷觉得需要到医院检查,母亲却拦着她,说:“下孩子磕磕绊绊是常事,过几天就好了。”

李婷听了母亲的话,火冒三丈:“千叮咛万嘱咐,让你过马路不要看楼,看好小叮当。”

母亲一听,脸上堆上了歉意的笑:“我是想着看好孩子的,但马路对面的那个楼灯光太好看了,我就看了一会儿,也怪那个骑电动车的太快,不看路。”

“就是因为这个才不让你接送的,果然你一点也不中用。”李婷甩下这句话,抱起小叮当,开了车,就往医院去。

到医院拍了片子后,确诊是骨裂,需要打石膏恢复。

一个多小时后,回到家里,母亲做好了晚饭。她看到小叮当胳膊上的石膏,才意识到自己真的闯祸了。于是面露难色,不敢说话,连走路都变得小心起来。

李婷又累又饿,母亲端了一碗面放到她面前。李婷一看一大碗面条上飘着几根青菜,气不打一处来:“妈,你除了这个,还会做什么?”

母亲不敢说话,她小心翼翼地把另一个小碗放到桌子上,然后小声说道:“这是小叮当的。”便坐下来,等着开饭。

李婷气鼓鼓地坐着,不动筷子。母亲看女儿不吃,她也不敢吃。

小叮当哭了一会,睡着了。面条很快坨成了一碗,李婷又累又气,一点儿食欲也没有。她抱起小叮当回了自己房间,两个人睡下了。

这一晚,母亲没有吃饭,大家都没吃饭。

这下好了,小叮当上不了学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