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莲欲言又止,“这些我知道,可是当家的,咱们手里也没那些钱啊。”
王庆才目光朝窗外瞟了一眼,人影晃动着,是王媛媛正在院里干活。
他说话声音不高,说道,“卖王瑶瑶的六两银子还在咱们手里放着没动,暂时也够给家宝买药看病了。”
“今年收成还行,吃喝花用还够,大丫头十七了,不能总留家里,该找婆家也得找婆家,彩礼钱也不能少,咱们再省吃俭用点,也够给儿子娶媳妇了。”
从这番平常的话语中,李桂莲听出了王庆才的意思,就是为了给儿子娶媳妇治病,把大闺女也要卖了。
用闺女换彩礼给儿子娶媳妇,这她都没意见,把闺女养活大了不就这点用吗?要不养个浪费粮食的白吃饱有啥用。
只是大闺女长得更偏向王有才这个当爹的,不咋像她,没有二闺女王瑶瑶那么好看,一时间哪有那么合适的再能出高价的人家啊。
看出她的意思,王庆才又说,“就收秋时候,我给人家帮工起土豆子那家,不是从葛家屯雇人来干活了吗,里边就有合适的人选。”
“那人当时还跟我提过这事儿,只不过我没那么快答应,想把这事再往后卡一卡,也许对方彩礼钱就能给的多点。”
“现在没几天就过年了,等过年以后,看这事能不能再商量商量,要是行的话,就赶紧把闺女打发出门子吧。”
王庆才没说的是,跟着来起土豆子提亲的人可不是啥好小伙,那老爷们都三十多岁了,头前死了一个媳妇,就是被他喝酒喝多了打死的。
家里还扔下一个十来岁的半大小子,王媛媛过门就得给人当后娘。
而且那老男人在葛家屯都是出了名的打媳妇,好人家的闺女不带给他的。
这些年也是自己干活攒了两个土鳖钱儿,想再续一房,知道老王家都卖了一个闺女了,家里还剩一个,这才打上主意的。
当然,王庆才心里合计着都是怎么多要点彩礼钱,才不会顾及闺女以后过的啥日子,卖出去钱收完了就算拉倒,跟家里卖牲口似的。
之前对王瑶是这样,现在对王媛媛也是。
其实这么快把王媛媛嫁出去,李桂莲心里是有些不愿意的,毕竟都卖了一个王瑶瑶了,大闺女要是不在了,家里的家务活更得都她一个人忙活了。
只是现在这情况,王庆才都这么说了,为了儿子,她同不同意都得同意。
两口子在屋里悄悄商量这事,不约而同的放低了声音,没有让王媛媛知道。
而在外垛柴火的王媛媛更不知,她在家里即便这样委曲求全的活着,也没能逃开被卖的命运,甚至卖的人都比王瑶瑶的男人差了那么多。
时间转眼来到新年,家家户户不说张灯结彩,门口也都贴上了大红对联。
小孩子们穿着家里大人准备的新衣裳,小女孩头上戴着鲜艳头花,穿的花花绿绿的,成群结队的在路上放鞭炮。
还有心灵手巧的人家,弄了些自己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小笼挂在门口,寓意来年的日子更加红火。
村民们见到了都相互拜年问好,整个村里一片喜气洋洋,年味十足。
王瑶家也是一样,一家人全都穿上了新衣服,两个孩子穿的更是娇俏。
云云上身穿的绿色袄子,下身穿的红色裤子,脚上穿了一双红色的绣花小棉鞋,头上扎着两个羊角辫。
王瑶特地弄了两个红绸花给带上,小丫头更漂亮了,跟年画上的福娃似的。
小轩是个男孩,头上就扎了根红色的发带,身上穿的却是一套红色的套装衣服,脚上是蓝色的小布鞋,手巧的唐氏还在上面绣了竹叶图案。
这两身衣服是唐氏这个奶奶亲手做的,给俩孩子搭配的颜色,这边也有红男绿女的讲究,大过年的给孩子添添喜气。
一家人弄了一桌子好饭好菜,包了好几样馅的饺子。
王瑶还找出了好几枚铜钱,洗的干干净净的放进了饺子里,说谁吃到了,谁就有福气,这还是上辈子的说法呢,就当图乐呵吉利了。
而且这边过年还有守岁的习俗,吃完晚上饭,俩孩子没多久就困了,先躺下睡了,东屋这边,刘玉梅陪着唐氏在炕上坐着守岁。
一铺炕不大,毕竟还有刘玉梅一个女孩在呢,小两口就回了他们的西屋。
古时候的农村,过年没什么热闹的节目,就是大人孩子放放鞭炮,就是唯一的娱乐了,这一晚,外面不时传来鞭炮声。
他们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