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里,邢夫人照例去给贾母请安。虽是贾母对着大房的情分薄,但是该有的规矩还是要有的。贾母本不待见这大儿媳妇,两句话就要打发出去的,结果听着大简书院里出了一名会元就听住了。邢夫人又说的天花乱坠的,贾母连忙叫鸳鸯去告诉王夫人,叫备份厚礼往东府里加贺。邢夫人笑道:“老太太先不必急,那陈少爷几日后就要去殿试,说不得蟾宫折桂呢!到时候一块去岂不是更好?”贾母听了,正要说什么,只听邢夫人又笑道:“我听大老爷说,姑老爷昨儿已经是亲口应许要指点陈少爷殿试之事。老太太您想,咱们姑老爷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理万机的,若不是瞧他年少英才,怎会松口呢?媳妇想着此一去定是十拿九稳的。”贾母听了,不由心里暗地盘算起来,原先就瞧着东府里这番手脚动静大,若真是出了状元郎,这大简书院自是不可等闲视之了。大房里倒是知趣早早送了贾琮过去,现今也该催着老二赶快将宝玉送过去,虽是世家念书不为争名,但是锦上添花岂不是更妙。再说林如海正好也在大简书院兼馆,宝玉天资聪颖,若真入了他姑父的青眼,跟黛玉的亲事说不得还能再续起来。正是想着得意的时候,而那邢夫人因着贾琮受了贾敬褒奖,心中喜悦,难免就多话起来,也不管贾母如何作想,又道:“说起姑老爷来,还有一件大喜事要告诉老太太呢,他们府里刚娶的继夫人有喜了!”贾母听了,登时面色一变,说不清心中如何滋味。邢夫人还要再说些什么,贾母拧了眉,勉强道:“我可是有些乏了,鸳鸯送送你太太。”邢夫人虽是不受待见,可从来没被这样直白的撵过,当时脸上也泛青,再一细想原是自己说的话扎了贾母的心了,只好趁着鸳鸯过来扶着的时候就势走了,心里却冷笑道:“眼瞅着人家新娶的小媳妇这么快有了儿子,你这个做丈母娘的倒替着闺女吃起干醋来,这等行事还没有你那外孙女展样大方呢!往后倒看你如何说嘴去。”
正文 第61章
这日,林如海正在书房里与陈颐梁说话。因是三天之后便要殿试,此行得中的三百名贡生自是到处寻亲访友,拜师纳门,高门大户外车水马龙,许多朝官也是愿意趁势筑建些门生力量,因此你来我往十分热闹,也是每年春季五月京城一大盛景。
陈颐梁的性子本是落落大方的,没有故意拿捏的穷酸气,既然林如海嘱咐了,自己便是来了,只是日子来得讨巧,还留了点矜持余地。坐投林如海的帖子虽是繁多,都是七转八弯的想过来做林家门生的,但林如海心中自有掂量,全交给管家打发了出去。他虽是世代大家出身,自小锦衣玉食,但家族不兴,后来又被打发到了四处历练,一代探花郎砥砺了三十余年才晋一品大员,可见当今朝廷用人取向,忌虚华浮夸,喜脚踏实地。
林如海深知朝政之弊,陈年贵族皇亲国戚勾连,耗费民脂民膏者甚众,也知同堂诸位尸位素餐之辈多矣,一片暮气沉沉,正是需要新鲜血液灌输改造的关键时刻,而皇帝亲临的殿试每回都是选拔民间精英的好时机。自见陈颐梁两回,细品其谈吐,非文采灼灼之辈,但议事论理针砭时政均是一针见血,显见是受了大磨练而精通人情世故的,于是心里更高看了几分。等他来拜,便让管家亲自接到书房里,二人师徒相称,越聊越投机,林如海更是连细枝末节都一一嘱咐到,也是极希望他能一举夺魁的意思。正说得热闹,忽听得外头有人来报:“荣国府史太君过来瞧夫人,姑娘来问老爷见不见。”林如海听了,面上没显什么。陈颐梁却是知趣,忙站起身来:“学生已经扰了老师半日,早该回去了。老师今日教诲深远,学生受益匪浅,自当回家细细琢磨,方不负老师厚望。”林如海见他知事,心里更赞许几分,也就顺势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你先回去也罢,明日后日想来只管来。”陈颐梁正经谢过,外头小厮早引着他出门去。林贵进来瞧见林如海闭目不言,便轻手轻脚换了一盏茶,立在门后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林如海才问:“姑娘陪着去了?”林贵回道:“是,刚刚姑娘是让俏眉偷偷给带的话。因为老太君事先也没跟咱们府里打招呼就过来了,姑娘出去迎的时候便也不提老爷之事,只让我问老爷的意思。”林如海啜了一口茶,笑道:“既然这般,待会儿我出去见见就是了”林贵躬身应了一句是,然后静静走了。
贾母听得林如海继妻有孕,夜不成寐,思虑再三,便要亲自往林府瞧瞧。因怕先说了,倒被林家推托开去,于是瞧着日子天气好,就让鸳鸯打点了几样礼,丰丰盛盛的。她一开始还想带着宝玉过去,让他拜拜姑父,跟黛玉再说几句话,后来怕是不妥,才转念带着凤姐儿往林府来了。黛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