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儒行世 > 第8章 辩论

第8章 辩论

这一天无数人见证了大儒讲学,妙口生花,现出异相的情形。

能引来异象,非常罕见,既说明讲学的人才气通达,有皓月之才,也说明今天的讲学精彩到了引圣的地步。

众人都抬头看向空中,人人眼中带着对圣道的向往。

这时范慎停下来,目视全场,声音洪亮地道:“呵呵,豆巴县人杰地灵,才气积聚,老夫今日托贵宝地之福了。”

说完,范慎整衣束冠,心情激动地对着天地恭恭敬敬行礼,他游历天下,讲了无数场学,还是第一次现出异相,即便对大儒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事,可遇不可求。

程昱老夫子,何县令等人无不高兴,他们隐隐预感到范慎将会是下一个人族半圣,为人族高兴,也为豆巴县能出此段佳话而激动。

日后范慎若能踏入半圣,今天这场讲学和豆巴县将会成为轩辕大陆上的又一个圣迹,为天下所有读书人敬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豆巴县虽然微不足道,今日之后,肯定名扬天下了,说不定还会吸引更多的大儒来游学,人才滚滚而来,哈哈哈,何县令越想越美,忍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范慎行完礼,心情畅快,眼望众读书人,道:“诸位心中可有何疑惑之处,但讲无妨,老夫自当尽力解答。”

底下的读书人纷纷对视,小声议论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秀才模样的少年清清嗓子,朗声问道:“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请问先生,此何解?”

“呵呵,问得好,昔,孔子和子路夜谈,子路感于读书很久却无收获,乃求教孔子,于是孔子回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圣人对学习方法的看法,一味苦读而不思考就会感觉茫然无知,反之一味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无所得。”

范慎不假思索,侃侃而谈道。

底下的读书人一阵骚乱,面有喜色纷纷点头称道,这句话是论语中的一段,并不复杂,不过范慎一番话讲来却点出了这句话是孔子和子路在夜晚交谈时,子路问孔子的。

论语中只有这句话,并无出处,范慎点出了子路和夜谈两点,众人无不获益。

要知道圣人经论就是那些,早被读书人翻来覆去背烂了,于是很多读书人就开始挖掘圣人每一句言论的出处,来历和谈话对象,引以为心得,以证明自己被别人悟得透。

甚至就连科举考试中出题,也越来越叼钻古怪,另类至极。

接着又有几个读书人提问,都是论语中的问题,范慎一一解答,宁樾和三个小伙伴站在人群里感受完全不同。

宁樾穿越过来,虽然受这个世界局限,没开启文慧前无法读书,但论语这些句子在他眼里就是小儿科,不像周围读书人那么兴奋狂热,来时的兴奋劲早没有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戏剧等灿烂文化,读书人整日只能学习枯燥的儒家学说。

读书人学习诗书礼乐射御,论语等圣人经论,没有三字经,没有百家姓,没有千字文,论语就是最主要的学说。

对尚未开启文慧的孩子来说,更多的是凑个热闹的。

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听了半天,他心里也对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份认识,一部论语在这个世界就是圣道,至理名言。

孔子之后,后世还有很多人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完善,譬如董仲舒,朱熹,王守仁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宁樾脑子里掌握的知识远远超过大儒范慎。

而宋遥,周显,唐小天三人脑子里完全是一团浆糊,懵逼状态,个个心里后悔,要不是被人群夹裹着无法行动,早就怕脚丫子跑去玩了。

这会儿,三人最大的兴趣就是好奇地抬头看着空中盘旋不去的青鸟,如果有弹弓,估计早就动手了。

台上,范慎再次提问道,底下读书人一阵骚乱,议论声响起来。

宁樾抬头看向广场前面,范慎的目光正向这边看来,忽然脑子里冒出来一个念头,他想看看这个时代大儒真正的学识如何。

“范先生,我有个问题请教。”

一声稚气未脱的童声传出来,众人听得清清楚楚,人群先是一阵哗然,接着刷地周围的目光都向这边看来,随后像波浪一样,整个广场上的人群一边倒地看向宁樾。

疯了?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要向大儒提问,所有的读书人明白过来后,全都一脸惊愕,在所有人的记忆中,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

前面的县令何春和学正冯延年都疑惑地扭过头看向下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