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默写还要求书法,书法在这个时代还在摸索,要练出一笔好书法也不容易。
金体字,是这个时代唯一的主流书法,他之前一直都在练。
另外考秀才的诗词歌赋,注重韵律,格律,五言,七绝,骈文等等种类繁多,都要掌握也非易事。
哪像后世的学生只是课堂上背一下,就忘得精光了。
除此之外,最难的是策论文章,秀才要考治国方略五道,在古代的条件下,接触的事物有限,学生要在考场写出治国方略谈何容易。
秀才还要涉猎琴棋书画,射箭御马,交友之道。
综上,考秀才有多难。
所以,宁樾要想四年后参加府试,时间紧迫,并不容易。
这四年半之中,学生吃喝拉撒都在学宫,还要交一大笔学费,很多家境贫寒的学生交不起学费,往往半途而废。
官府虽然会资助,但多是像宁樾这样的天资聪颖,前途无量的,普通人基本上没门,古代也没有九年义务教育。
这就淘汰了一部分,最后能考上秀才的凤毛麟角,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好在这方面,宁樾倒不愁,学宫免了全部学费,宁家书肆生意也蒸蒸日上,基本上不用愁钱的问题,否则他这会儿家里都不安了。
如此,宁樾安心读书,时间过得很快,晃眼又过去几天。
次日,宁樾从学宫回去,方继业迎上来说道:“少爷,宋掌柜捎话说下个月的开元小报该准备了,让少爷您赶紧把版面弄出来。”
“哦,知道了,你去吧。”
宁樾点点头,这阵子刚到学宫,新鲜劲还没过去,差点把小报的事忘了,不过现在才到月中,一切都来得及。
方继业转身去了。
李冶像平时一样打了洗脸水过来,侍候他净手净面,说道:“少爷今日累吗,我熬了莲子汤,一会儿让小蝉姐端过来。”
“好,辛苦你啦,……小蝉在干什么?”
“她啊,一个乡下人,这几天嚷着说要学女训,还说要少爷教他写字。”
“哦,婵儿姐姐想学女训……很好哇。”
“少爷,你也觉得好?”
李冶愕然抬起头看着他。
女训就是后世的女德,女子的行为规范,三从四德,这个时代的女训还比较简单,只有城里大户人家的闺秀才能接触这些,像李冶,方小蝉这样的丫鬟平日是接触不到的。
“你别惊讶,将来总有一天你们会离开宁家,那时她学的女训就会有用处。”
宁樾说话的样子完全不像是一个八岁的孩子,一脸严肃,李冶奇怪地看着他。
“少爷,我才不离开宁家,我生是宁家的人,死是宁家的鬼,少爷,你别再赶我走了。”
李冶摇着手,着急地说。
宁樾笑着在她额头敲了一下,说道:“好,我以后再不说这种话了,你永远是宁家一口人,我想喝莲子汤了,你去给我端来吧。”
“好,少爷,我给你端。”
李冶高高兴兴地去了。
宁樾回到书房,李冶端来莲子汤,吐舌一笑退出去了。
宁樾喝了一口,精神振作起来,便开始温习白天齐先生讲的内容。
………………
清晨,太阳从十亩槐林上方洒下来,透过树叶隙缝照下来,斑驳陆离,整个学宫笼罩着一层金黄的光芒。
槐林前面的空地上,围满了学子,今天是学宫一年一度的晒书日,气氛热闹,少年们穿着新衣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围在一起。
这个世界的书籍都是用竹简,竹简久置时间长了,容易发霉腐朽,因此藏书人会在夏秋时选择天气晴朗日拿出来晾晒,久而久之就成了读书人的一种习俗。
晒书,在这个时代既是一件必备实用的事,也是文人墨客交流探讨的时候。
晴日,置书简于阳光下晾晒,主人也会邀请文人墨客前来共同赏阅,交流,想象这个场面都很美好。
每年到了这一日,各大学宫都把藏书阁里收藏的古书籍拿出来晾晒,其中包括一些年代久远的珍藏书籍,平时根本见不到,吸引更多的学子。
今年也不例外,太阳刚出来学生们已经把尊经堂的藏书全都搬出来摆在空地上,墨香四溢,吸引了学宫所有学子。
秀才们占据了最有利的位置,他们人数多,气势完全碾压了童生。童生则是形成不同的小圈子,这也符合常识,这些童生刚来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