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么快吗?”
“你不知道泸州城里的五家醉仙楼门口都架起了大口炉子大口锅的,看来这次公子是真要把这串串香做起来呢!”
听王贵这样说辣妹也很是高兴,拿了一把串串给他,“你吃吃看好吃波?”
“我家公子看好的准没错,”
他笑着说到,拿起一个豆腐串串吃一口顿时辣霍儿的说到,“嗯,真好吃,泸州城的人肯定喜欢。”
说得辣妹十分开心。
“下次做多点,我看这架势,很快就得用完。”
王贵临走的时候又说到,“对了,辣妹姑娘,我家公子说这汤料的钱下一次再来拉货的时候再结,根据卖的利润跟你分。”
他前脚走后脚来了辆挂着翠绿纱帘的马车,辣妹想着这应该是位富贵人家的小姐。
不过这样的一般很少到她铺子吃饭,怎么今天这小姐的马车却停在她家铺子门口了。
马车帘子一掀,下来个一身桃红碎花的小丫头,一副伶俐的样子,扎着简单的双髻,还带着简单的珠花。
下来看了眼王贵离去的方向就看着辣妹问到,“你是当家的?”
脆甜的声音。
“是啊,姑娘要吃瓦罐儿饭吗?”
她刚要说话,马车里帘子一动,露出个侧脸,喊了声,“翠烟”。
听声音都叫人觉得美好。
小丫鬟赶紧跑过去,一会儿就下来跑到辣妹身边给了二两碎银子,递过来一个很精致的食盒,“一份瓦罐饭,三个个串串,啥菜都几样儿,特别是冻豆腐。”
辣妹接过银子就要找钱,就听那丫头又说到,“不用找了,赏给你了”。
辣妹也不矫情,笑了笑,说声,“谢谢。”
二丫已经很麻利的拎了个瓦罐儿饭套着草篓子,辣妹拿了串串摞下来分装在食盒里,又往串串上舀上一勺底料汤。
那小丫头接过食盒就问到,“姑娘,刚刚在我们前面从你铺子赶马车走的是干啥的?”
“哦,那是来我家拉货的。”
“拉什么货?”
“我做的些辣菜儿。”辣妹想想没有说汤料的事儿。
说到这里,那坐在马车里的小姐帘子轻轻撩来,像是在细细打量她。
“哦,还有吗,卖我一罐子吧!”
说着又要那银子,辣妹拦住了,说到,“姑娘刚刚给的银子多的很,我给你拿一罐就是的。”还好她留了几罐。
望着她们离去,二丫一脸的惊叹,“富户人家丫头出手都这么阔绰,二两银子啊?”
辣妹若有所思,很明显,那小姐是认得王贵的,这银子只是在她这里打探消息的赏钱。
“辣妹,你刚刚怎么说是拉辣菜儿的?”二丫不解地问到。
“人家醉仙楼里串串还没做出来,万一这小姐是他的对头知道了总归不好,再说了本来也拉了辣菜儿的。”辣妹回到。
“嗯,防人之心不可无。”二丫点点头说到,做了一些时日的生意二丫也警醒很多。
后来辣妹一直在想着那小姐是谁,趁着下午有点空便去前面醉仙楼问了下王掌柜,这才恍然大悟,这小姐不是王逸之的对头,而是泸州城老街那家醉仙楼掌柜的掌上明珠。
辣妹这下心里放松了很多,又一想这位小姐的举动不禁判断她很可能是王逸之的爱慕者,要不怎么对王家一个赶马车的下人这么关注。
她想着下次见了王逸之一定告诉他,不知道他知道了会是什么样个神情。
想想她都觉得很期待。
二月初天终于放晴了,整个正月下旬都是阴沉的天气,人都觉得很憋屈,这太阳一出来,个个都露了笑脸儿。
辣妹和二丫上午从孟家冲出来的时候,村里老人都出来坐在墙根儿晒太阳,孩子们也在太阳地里嘻戏,看着都觉得生活有奔头。
果然路上行人更多了。
从泸州城方向出来的马车行人络绎不绝。
青州山多水多,风景秀美,除了很多商客,很多公子小姐都去游山玩水看风景,听说这会儿山寺桃花始盛开,正是初春踏青伊始。
辣妹想着不知道王逸之和杜乐康会不会也去青州踏青。
没想到第二天两人就来了,说是邀辣妹一起去。
“我现在哪儿走得开啊,我得挣钱啊。”辣妹无奈的说到,看到两人不屑的模样心里很不爽,没好气的说到,“我现在是创业初期,等我赚了银子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