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晏就这样一直看到了中午,发觉自己有些饿了,去买了饭吃完继续看。又是数个小时过去,在这样的不懈努力下,苏青晏终于翻看完最后一本书。躺在床上,苏青晏闭着眼睛静静梳理着书中的知识,一共三本教材,各个组都分别提供了一本教材。
实战经验以及部分共性弱点由行动组提供,比如说由喜悦主导的能力就很难在伤心紧张的状态下施展,又比如说由憎恨主导的能力在失去了憎恨目标时会如同蛰伏一般失效。
而科研组则提供了身体强化更加详细的数据,将其分成多个等级,以及大量特殊物品的特性能力,可以说科研组提供的教材不仅细致,用词严谨,而且十分准确。当然,这本教材的厚度也是另外两本教材远远不能比的,也正是这本书严重拖慢了苏青晏的学习速度。
不过对于特殊物品,苏青晏对于这类东西的研究者也是感到十分敬佩。用他的研究结果来说,特殊物品的形成主要来自于情感寄托。比如说,之前有小孩子对自家窗外夜晚时不时闪过的细长类似于鬼爪的影子感到非常害怕,可是实际上他害怕的也只是窗外一棵老树树枝的投影罢了。可是在他长久的恐惧的滋养下,那棵老树真的被他影响,生长的越来越快,形状越来越诡异。甚至于之后的有一天,那个小孩子晚上被一种怪声音惊醒时,透过窗户发现有东西在抓挠自己的窗户,他没忍住惊叫出声把他的父母吵醒了,但是他的父母在检查完窗户外面以后完全没有发现任何的异常。如果不是刚刚好有行动组的人在附近执行任务,这棵树最后可能真的会破开窗户,然后杀死那家的小孩。不过相关的过程还有涉及的人员并没有详细提及,最后也只说了‘鬼爪树枝’收容成功。
而相比起科研组和行动组长篇大论的案例讲解,后勤组提供的教材不说薄薄一本,一共就几页纸,连书都算不上。不过,就是这寥寥几页中,却让苏青晏动容了好几次,起初是惊讶于后勤组居然是负责武器生产的部门,虽然书中没有案例,但是却把武器生产的原理讲的很清楚,每种武器会被施加不同的情感产生一些附加的能力,但是由于情绪之间有很强的互斥性,所以每种武器能承受的情绪都有限,所以推荐每个人都准备多几把不同情绪附加的武器傍身以应对不同情绪的‘异化者’。
其实有关原理的部分也就短短两页,而后的每一页都是告诫的话语,那些话用明晃晃的金色颜料书写在纸业上:
“武器的制作非常困难,是每一位不上战场的同伴对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可以珍惜自己的武器。”
“当然,相比起武器,人永远更重要,在关键时刻,只要武器能救你一命,请放心的‘利用’它。”
“但是同样请记住,同伴不是武器,他们和你同样重要,不论生死,都希望能看见你们一同回家,请‘尽量’不要抛弃你们的同伴”
“最后,希望所有在前线战斗的成员不要对‘后勤人员不上战场’产生微词,我们期待你们的凯旋,同你们一同为了保护这个世界而努力。”
最后的落款处的署名是:赵守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