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庵堂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片整齐的花圃和菜畦,这个时候菊花开的正好,庵内清雅宜人。菜畦一片接着一片,打理的很好,种着这个季节应景的菜,两个穿着灰色纱衣的小尼姑正在菜畦里给萝卜菜浇水,看得出这些尼姑们闲暇时劳作的很用心思。
通常这类庵堂的经济来源,有几个部分,一是善男信女的香火钱和做法事的所得,二是出外化缘,这其三应是自给自足,眼前的这些菜畦应就是农禅并作的典型。
孙老太先是带着大家径直去寻送子观音堂,老远便瞧见先前在他们前面进庵的那一拨妇人们都等在观音堂外面,孙老太瞧见人太多,便主动提出先领大家伙去庵堂里面转一圈再回来。
一行人继续往里面行去,庵堂的布局一一呈现眼前,跟所有寺院的格局无异,不过因为占地面积不是很大,所以一切好像都是在寺院的基础来来了个微缩版,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