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拿起长长的指挥棒,指向襄阳。
“襄阳,现在由何腾蛟控制着,但何腾蛟几千兵马守不住襄阳城的。豪格进占后,可造船顺着汉江进入长江,与左梦庚汇合,东下进攻我安庆;豪格还可以北上,经商洛威胁大顺的西安、通关,与蒙古骑兵遥相呼应;豪格还可以西进川蜀盆地,攻占大西政权的成都。臣认为,在满清与我与大顺对峙之时,豪格最有可能联合左梦庚,攻取成都。”
“清军进攻成都,不可能。”马士英立刻摇头否定,“他满清建奴吃饱了,开出第三条战线,再树立一个敌人?”
“马大人,请看,豪格军队是没有后勤保障的。豪格如果占领襄阳,他就是瓮中之鳖,没人来救他,左梦庚自保还来不及。因此,豪格占领襄阳后,是向东、还是向北?”
李岩滔滔不绝,“豪格不可能向东进攻我大明,要是如此,他满清还不如出济南全力进攻我山东地界;若向北,必须等到满清攻占榆林拿下延安之后,这还遥遥无期;所以,豪格进四川可能性大。”
朱由崧点点头。
满堂大臣还是摇头,不可能啊。
上个月,张献忠攻占成都,杀了蜀王朱至澍满门的消息早就传回南京,南京朝廷颇为遗憾,南京也无能为力。
李岩道:“陛下,可下旨命令何腾蛟退出襄阳,至安陆地区,将襄阳百姓迁出,留个空城给豪格;命令秦良玉,密切注视成都地区;命令锦衣卫,全程跟踪豪格部动态。”
“命令刘良佐部,即刻开赴信阳驻防,派出骑兵尾随骚扰清军。”
李岩下达一系列命令。
“看来,豪格部是想在四川呆下来啊。”
李岩道:“张献忠在四川立足未稳,豪格打上为大明复仇的旗号攻取四川轻而易举。四川乃天府之国,风调雨顺,物产丰富,豪格足可自给自足。而满清虽占了bj,但地盘小,无收入来源,他们必须打下陕西,再贯通四川,这样一来,满清才有足够的资源与我大明抗衡。”
“诸位爱卿听听,这就是战略眼光。”朱由崧向大臣们炫耀李岩的才能。
“陛下,新2军人员装备齐整后,臣建议立刻进攻武昌,收复湖广地区。”
满朝文武还是不太相信,郑芝龙也不相信,只有施琅在一旁连连点头。
“命令黄得功,准备一个月,一个月后进攻武昌。”朱由崧下旨道。
朱由崧现在完全倚靠李岩,因为朱由崧除了知道点历史,指挥打仗还是没这个本事的。毕竟朱由崧的后世是个研究生,理工科、工程器械信手拈来,领兵打仗还要靠武将,而李岩虽是文官,但军事指挥才能无人能出其右。
李岩道;“命令101旅、105旅,推进至阳泉,进攻吴三桂部,缓解大顺太原的压力,这样让李自成把防御重点放在榆林;命令红娘子破虏军推进至邯郸,保障后勤通道顺畅;命令103旅驻开州,接替红娘子破虏军。”
李岩做出一系列部署。
“陛下,是时候组建第4军团了,由红娘子担任第4军团军团长。”
朱由崧同意李岩的建议,道:“命令破虏军就地换装,授予新4军军旗,等待接受武器弹药;袁枢升任北方军团军团长,兼任新1军军团长。”
各个战线调整布置命令随即下达。
徐州是北方重镇,由顾炎武总管军事后勤、军工生产、新军大营。
这时,已是十一月份,天气冷了,北方更是开始结冰了。
朱由崧询问部队冬装、取暖用品的生产配备情况。
由于煤炉会产生一氧化碳,会中毒死人的。朱由崧特意印制了小册子,将煤炉的使用条件、使用环境讲述清楚,命令军官必须严格执行煤炉使用规则,违者罚款。
但是煤炉的使用,解决了前线官兵的取暖、做饭问题。特别是在野外,官兵们烤个地瓜,烤个土豆,烧一壶水,在战壕里,就不觉得那么苦了。
由于在南京、扬州、徐州、如皋成立了四家制衣厂,现在军装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早在九月,已开始生产军队冬装,包括护膝、手套等。
苏州、杭州的制衣厂也差不多建成了,届时产能大增,还能向民间售卖平民衣服。
钢铁制品厂,由于钢铁产能足够,除了生产火炉、水壶定向供应军队,还生产各类工具、民用品等。
煤炭,源源不断供应钢厂、军队。
。。。。。。
而满清,经过一个月的休整,开始猛攻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