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没有像公司宣传的那样完美。
总之,自家的流量用起来虽然不要钱,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市场反应,长期定高目标,完不成任务就拿不到高收入。
业务员自然没有拼命干活的动力。
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公司觉得平台优势大,就会降低分给实际干活那帮人的利润。
奈何团购又不是什么高技术门槛,需要雄厚资本才能做好的行业,几乎是个人都能冲进来分一杯羹。
这里头反而是那些不管不顾,一门心思大块吃肉,合理分配利润的小公司最后能脱颖而出。
历史上的千度糯米,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别看动静闹得很大,实际市场占有率很难看,甚至还不如点评和美团活得潇洒。
现在多了个拼夕夕团购,提供的巨额广告合同收益,勾引着整个千度上层摇摆不定。
好像光吃广告收益,同样可以达到给资本市场讲故事的目的。
有轻松无风险的捷径可走,那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脚踏实地去干活呢?
活该下面业务员倒霉呗。
总之被折腾够呛。
但反过来又印证一句话,平台提供的资源好,哪怕放头猪在那执行,也能取得不错的业绩。
千度团购,就在这种左右摇摆的战略指导下,一点点成长起来,每个月也能赚大几百万的利润,随着时间推移,月入过千不是梦。
而下面的信息反馈上来,总是失真的,因为管理层会极力撇清自己的责任。
李鸿彦得到的信息,已经不知道经过多少次艺术加工,总之,他也很迷茫,幸福的迷茫。
这到底是下定决心,投入巨资,和拼夕夕玩针锋相对的竞争,打出一个独霸团购市场的局面来呢。
看起来下面团队建设还有待加强,账面实力不一定打的过。
那不如顺势收下对方递过来的广告合同,然后跟着一块搞团购平台,借助市场的力量,做稳赚不赔的生意。
总之短期内是下不了决心的。
李鸿彦也清楚,制约千度立即做出决断的原因,还有一个。
那就是千度没钱啊!
同时期腾达的营收,净利润,市值规模,都在千度几倍以上。
而阿狸就更别提了,光一个淘淘今年近两千亿的营收,就相当于40多个千度。
公开数据显示,阿狸手里掌握的现金流,和现金等价物高达一两百亿软妹币。
而千度呢,只有它的十分之一,光是动用2亿美元回购股票的决定,都在董事会上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还是按持股比例强制分摊,各自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不花自己的钱,不影响公司营收利润,才勉强通过决议。
阿狸可以为一个外卖快递市场投几个亿,又准备在同城配送领域挑起新的争端。
千度可没这么豪气,要是在团购市场亏几个亿,那群投资人非把他撕了不可。
至于从自己口袋拿钱出来,补贴公司业务亏损?
做梦呢,压根就不存在有这种事情。
这一点,千度也不如青云系,最起码李泽华掌握绝对控股权,一言九鼎的同时,还舍得投入资金打价格战。
如果不是谷歌退出成必然,他甚至都能拿钱出来入股,就为了阻击毁约的千度呢。
李鸿彦没想过他会这么疯狂,但还是被他在吃了么补贴大战中,展现出的豪气镇住了。
这家伙怕不是个疯子吧?
吃了么那点订单量,每天了不起做到三五百万营收,扣除成本,有没有五十万利润都要打个问号。
就这,补贴大战那会每天丢进去几百万,何年何月才能赚回来啊?
他是按千度同期成本推测出来的,却没想过实际上,吃了么不仅没利润,每天反而还要亏上百万。
这就是科班出身的精英,和草根出身思维逻辑的不同,李泽华又不在乎一时得失,了不起继续要饭咯。
而李彦鸿则时刻精打细算,培育市场持续亏损,那是公司初创阶段才会做的事,一但找准盈利点就绝不能再做亏本买卖。
嗯,在很多人眼里,下意识忽略掉青云集团创办时间,而把它当成一家成熟企业。
千度,向来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而阿狸呢,同样无法摆脱淘淘的影响,团购业务做的再好,总不能冲击自己的基本盘吧?
万一影响了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背后的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