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大部分订单。”
面对其中一家老总当面质问,赵焱顺没有回避,反而选择迎难直上,“那就要请问夏总。
以xx型号产品为例,报给脚盆鸡企业的采购价格,单片187美元。
报给生产工艺更先进,分辨率更高的京东方产品,单片140美元是什么道理?”
某公司夏总笑道:“这就要问你们自己了,单月供应6000片,还不够塞牙缝,我总不能为京东方的少量产能,单独开一条新生产线吧?
各位也可以评评理,如果觉得我有做错,是故意针对国内友商,那我回头马上安排上新产线,只要京东方能保证给我足额供货。”
面对厂商直言不讳的责难,赵焱顺没有退缩,不过没等他开口,李東升出面打断道:
“赵总,具体怎样,大家心里都清楚,无缝拼接屏技术不够成熟,成本降不下来,作为企业技术结晶,拳头产品的大屏幕。
贵方又不能拿出切实解决方案,国外的屏虽然贵了点,但最起码能搭配相应比例的60寸以上产品。
这一点是京东方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我们崇洋媚外。”
李泽华本来对技术不太懂,可为了这次合作,突击恶补了一番,“无缝拼接屏技术,无非是光源亮度方面的缺陷。
如果说各位生产的都是万元以上高端机,自然受市场影响较大,一分钱一分货嘛,消费者挑剔是正常的。
可传统光源和激光光源相融合,同样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目前在中低端型号应用广泛,又何必纠结于细微差别呢?”
李泽华扫视一圈,“拼夕夕在农村地区得到的反馈,甚至比各位拿到的数据更真实,更全面,有些事情摊开说没意义。
今天请各位来,除了重新谈拼夕夕供应链的问题,另一个就是谈京东方产能分配,如果各位认为刚才的话是开玩笑。
那么现在离开也是可以的。”
他不急,赵焱顺也不急,李東升更没有一点起身走人的模样,仿佛刚才跳脚骂人的不是他一样。
有智能手机每年上千万片屏幕保底,虽然小了点,但一下子把京东方过剩的低端产能消耗一空。
这就是王東升为什么第一时间,接受青云合作申请的原因。
抛弃历史包袱,轻装上阵!
如国外厂商那种购买大屏,主流屏必须搭配低端屏的捆绑销售策略,备受国内外厂商指责,无奈市场定价权不在下游手里。
国内以前也没有类似产品,想做就只能接受一口价。
而现在不一样了,京东方燕京亦庄产线正式开工,包括60寸以内主流产品都能生产。
设计产能每个月9万片基准玻璃,年产量达1800万片切割屏幕。
而肥城项目年内就能投产。
加上燕京和蓉城已投产两条产线,由青云集团资金加持,预计年内动工的6.5代线(已改为高穿透率手机屏产线,投资增加)。
和新的8.5代线一起开工,到2011年底,京东方将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半导体显示屏生产商。
充足的产能,将促使京东方不惜一切寻找合适的友商,消化产能,它们给出的报价,是正常市价的80%,先打垮海外同行再说。
如果国内家电厂商不愿意合作,那正如李泽华托底保证的那种,大不了收购几家二线厂商,自己上马生产制造。
在场各位都听明白了,要么花钱买物美廉价的国内产品,要么花高价继续买国外产品。
然后坐等掌握行业上下游绝对优势的青云系震怒。
携手京东方,加上燕京,魔都,粤东三地,以及蓉城,肥城两个最大受益方的共同意志,冲进场打惨烈的价格战。
届时,因为不支持国产品牌,舆论风向主导权不在自己。
因为购买国外高价核心零部件,价格优势也不在自己。
再加上拼夕夕每天以十来个体验店的速度,疯狂扩充实体销售渠道,再过两年不用打,直接举手投降得了。
这行业,屏幕决定一切,而它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产能,看看夏普叁星,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嘴炮选手,说扩充产能都是放狗屁。
等将来市场趋势发生变化,这帮人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市场份额,被产能更多的京东方硬生生抢走。
然后它们这些企业,就在全国人民一片喊打喊杀声中,落寞离场。
在场的人都想明白了,这哪里是请大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