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系的只有15%,这个时间点,他们想升级技术。
缺钱缺的紧。
又在美利坚开拓了眼界,明白这套系统的先进性与必要性,想在未来竞争中不落下风,迟早各家都要开始行动。”
面对老板的提议,曾海洋没拒绝,“是咯,按照我们先前的规划,全国要做60-80个二级仓储物流中心,还有约300个运转中心。
加上10大仓储物流集散中心,每一个都要实现现代化升级改造,只要他们想动,就停不下来,这其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是个天文数字。
正好可以借扩张投入资金,进一步控制通达系。”
“不,这一轮是相互持股,利益均沾。”
李泽华从来不认为自己很聪明,也不把别人当成傻子。
就如同在黄金期货上的操作一样,三方有利可图,才是生意能长久做下去的原因。
“目前公司和我通过之前两次入股,共同持有神通5%,运达15%,元通12%,仲通16%股份,再继续提升下去,这几家恐怕要改姓。
所以要允许它们接纳外部股东,在原有基础上尽量以按比例增资扩股为止。
当然啦,还要充分照顾到除神通以外的几家公司感受,毕竟它们的企业整体估值很低,如果按公司计划一步到位,相当于全盘收购。
他们不会同意的,可没钱就没法继续升级技术,将来就没办法为拼夕夕,继续压制淘淘在快递配送领域扩张做贡献。
比如仲通目前估值不足5亿,元通和运达的估值也在8-10亿之间,神通好一些,也就20来亿吧,全加上才40亿左右的盘子。
这一轮融资借贷,以青云系名义给到通达系3.75亿美元借贷,用于采购各种车辆,我准备将车辆实际控制权都投入蜂鸟平台。
然后开始建立货运司机的轮班定点工作制,以后超过800公里的距离一律换人不换车,实行司机在固定区域内上班的打卡考核制度。
这个你亲自来主抓,不管在蜂鸟还是运运帮,都必须开始组建新的规章制度。
至于和通达系合作这一块,反过来再借钱给他们,让它们在蜂鸟平台的股份,由原有的10%左右,提升到15%,你觉得呢?”
蜂鸟的股东很多,比如淡马锡,高岭,明日,京东,通达系,魔投,国资委都在,它们共同持有约30%左右股份。
剩下70%,拼夕夕电子商务持股4%,拼夕夕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持股2%,吃了么持股3%,青云农业服务公司持股1%,青云控股持有剩余60%股份。
李泽华准备进一步降低自己手上股份,用来拉拢通达系和京东集团,将来他还准备动用5-10%拉拢顺丰。
同时,这一轮股份分配时,青云运运帮也将进入蜂鸟集团股东行列,虽然它们都是集团下属子公司,但业务重叠且发展良好。
未来都会上市,如果双方之间没有核心利益捆绑,势必会在各自投资人强烈要求下分道扬镳。
届时也一定会出现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滑稽事,总不能说你青云集团了不起,用上市公司利益输送给另一家公司,偏偏大家捞不到好处。
运运帮立志整合全国的货运运输资源,后期肯定会和蜂鸟产生核心利益之争,一个靠加盟胜在体量优势大,一个靠直营节约成本。
只看市场因素,运运帮运行模式更先进,但没用,如果通达系和蜂鸟,顺丰,京东在运运帮没股份,它们就会另起炉灶。
再弄一个货运平台出来和运运帮打擂台。
反过来也是一样,运运帮掌握的运力资源越多,就一定会涉足物流行业核心,开始组建自己的接单企业。
所以互相持股,抵消未来的商业利益之争,在李泽华这位控股大股东的调解下,两家集团才不会出现不可调和矛盾。
而基于这个逻辑,让通达系,京东更深层次参与,分享蜂鸟集团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利益,才能更好合作。
钱,一个人是赚不完的。
任何行业都一样,你想吃独食没问题,那你也必须承担相应后果,那就是没完没了的竞争和窥视。
当这个行业的对手,发现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取得胜利时,他就会把公司卖给和你势均力敌的敌人。
或者和青云集团在其它行业竞争对手联合起来,直到组成一个比青云系更强大的利益同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才会终结,这谁受得了?
所以只有拉上通达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