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注定。
因人成事,因势成事,这两个决定性因素都握在我手里。
魔都上层乃至更高层,需要通过网约车这个平台,实现新能源车的推广普及,从而实现能源安全和防御安全。
可别小看车辆上装载的导航系统及智能辅助操作系统,这玩意一但用好了,将来无人化应用到特殊领域,完全就是一场技术革新。
所以国资委和科工委才会第一时间介入,有了它们的帮助,才让魔都衙门最终松口,上汽的介入只是让事情有一个更合理的开端。
它不是决定性因素,只是促使这几方大势力达成合作的纽带而已,所以面对更上层的压力,交通委扛不住只能妥协。
一个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立足魔都,实现全国产背后带来的万亿规模以上巨大市场,是魔都衙门所无法拒绝的。
相比于这些大战略,一个网约车市场的体量压根不够看,哪怕它将来能做到几千亿,在更庞大的市场和国家战略双重影响下。
也只能退居从属地位。”
李泽华笑着解释道:“而交通委的中下层,通过代持拿到一定数字的股份分红,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所以它们不会反对。
上层有大战略加持,可以提前从容布局,不管将来其中某些人参与零部件生产制造,还是风险投资,甚至直接下场参与。
都会为大计划成功提供额外助力,这样就建立起一个广泛的利益同盟,魔都一个交通委当然不够,还得多拉几个有实力的玩家进场。
譬如燕京,江浙皖川湘粤,加上北边的辽鲁秦,你会发现,通过网约车这块蛋糕作为敲门砖,把这些地区串联起来以后。
将来新能源车的大战略执行起来,就会一路畅通无阻。
至于中间利益受损的出租车集团和背后力量,谁在乎?
青云进场,它们就已经沦为极少数,再加上集团在香江基金会,通过拉拢关键人物给予投资份额,用不了多久,这个联盟就会破裂。
到那时,青云顺风出行,甚至能反过来兼并出租车行业,实现互联网预约和实时运输双重业务保障。”
这个世界最难做的就是分蛋糕,因为总有人吃不够,不均就会有矛盾,就会有怨言。
当这份怨言长期存在并转化为怨恨时,竞争就不可避免出现,没有人能照顾所有利益相关方的诉求,神仙也不行。
所以每个时期的对内清理,将无法自我调节的掉队力量清理出去,就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每当这时,利益交换不可避免。
李泽华成功的秘诀,在于最开始没有涉足存量市场的争夺,而是不断开辟新市场,趁着没人竞争时,很快确立竞争优势。
然后用新的利益不断拉拢原有体系中实力玩家,通过建立起的广泛利益同盟,再一步步涉足新行业,依靠庞大体量去压迫对手。
最关键是他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还充分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先分析这个市场中,谁是最大的利益既得者,挑出来立靶子开整。
无法被打击的,譬如掌握分配主导的交通委,就以拉拢为主,尽可能避免触及最核心的力量反感,一但获得默许或支持。
青云集团就迅速集中全力出击,赶跑竞争对手实现行业资源独享,说白了就是作为中间层代为掌握分配,让上下很满意。
放在市内交通运输行业上,剩下的出租车集团,不可避免沦为被牺牲的弃子,这一世,它们的消亡速度会更快,更激烈。
因为登上新能源,网约车这一方势力比历史上强大的多,自然需要更大份的蛋糕填饱肚子。增量市场就是这样,在吃下最大的一块蛋糕以前,每个人都被美好前景所吸引,会不自觉给自己洗脑,万一成功会得到多少。
哪怕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觉得自己出力多,分到的利益少,也能通过画大饼来持续勾引,确保短时间内不会脱离这个体系。
至于成功后,人性决定能享受最终胜利荣光的,终究只有少数几位。
李泽华白手起家,最担心的就是将来面对存量竞争时,他所处的位置是否稳定。
虽然手握诸多行业领先优势,可以通过借力打力,分而化之的手段,跨行业调动资源压制单个竞争对手,短期内无法担心自身安危。
但随着利益增长放缓。
曾经行业内部盟友也会逐步变成对手,他的力量会随着不断成功而反向陷入衰弱,这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