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品牌形象的宣传和建设。
所以,方国辉挖公司墙角才能那么顺利,说白了,李某人纵容默许出来的。
没有这家横在拼夕夕和二三线厂商,之间的代理销售公司,集团怎么完成商业布局?
一家家上门谈合作入股,多花冤枉钱不说,还会召来大厂商的警惕和反击,譬如集体断供。
我给你供应家电玩家电下乡,帮助拼夕夕建立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结果你偷偷摸摸找我的竞争对手合作,准备随时取代我?
哪有这样的好事,李泽华敢保证,只要他控股几家家电企业,剩下的就会撕破脸联手对付他。
所以,他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
利用某个特殊节点,将所有和拼夕夕合作的二三线厂商一网打尽,哪怕不能全资收购,也要占据控股权。
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投钱,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开始研发并生产装载智能芯片的家电家居产品,为建立一个完整生态链而努力。
对方国辉而言,这是正大光明的阳谋,贪欲让他不假思索跳进来,被动充当工具人。
代理销售公司,利用承兑汇票的时间差,承诺垫付1%贴现费用,拿到15-30天的资金空窗期。
即拼夕夕账户有钱,但开30-90天汇票,利用账上闲置资金赚取额外利息和贷款额度,以及可以提前订购更多商品,卖完才结账。
这就是利用市场销售的强势支配地位,玩不平等交易,生产商为追求更大的销售份额,必须妥协。
它们实际也没吃亏,因为和拼夕夕合作,确实带来超额收益,无非账期久点,但仍有利可图。
对方国辉和他身后人而言,30-90天的商业汇票同样有利可图。
几十家二三线厂商,每个月给拼夕夕供货十几亿,这么一大笔钱,通过代理销售公司过一道手,玩钱生钱的游戏简直不要太赚。
以前从银行或社会融资,利息相对较高,还不稳定,自从弄出这家公司后,每个月经营流水十几亿。
依靠方国辉背后人的关系网络,做过桥,三五天就能转一圈,或者做国企,大型民企甚至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拆借。
赚手续费,利息收入赚到飞起。
最关键是资金流水越做越大,在金融机构眼里,这就是实力和信誉双重保障。
通过这种交易模式,制造企业也拿到自己想要的,首先账期被压缩一半以上,更早拿到现金用来扩大经营,降低资金链风险。
1%贴现手续费由代理销售公司承担,变相增加企业利润,要知道制造业通常也就5-10个点净利润,赚的是走量的辛苦钱。
比如夏季炎的公司,每个月给拼夕夕供货两三千万,净利润才100多万。
如果没有代理销售公司,还要额外付20多万承兑贴现手续费,才能第一时间拿到钱。
最关键的是,制造企业的实控人,可以通过调节销售回款的单价,和代理销售公司玩阴阳合同,截留本该属于企业的利润。
这一点,才是促成合作最重要的原因,哪个老板不愿意往自己兜里多拿点?
社会上合伙做生意,坑害合作伙伴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要不说没了良心,可以赚更多呢。
方国辉就在这里面疯狂吃差价,大头是他背后人的,但剩下口汤也足够他吃撑。
本来它们这套玩法,最起码还能玩两年,直到某台深夜狂飙的超跑出现,然后李泽华顺理成章找它们算总账。
这么多年吃了多少,通通给我吐出来,顺带拿捏住二三线厂商实控人的把柄,你们这些年转移利润的证据都在这。
要是曝光,利益受损的那帮人不拼命才怪。
听话的企业负责人,就借助契机顺利入股控制,成为集团战略的重要一环。
不听话的,就用这些证据把它们送进去,从股东,合伙人里挑个听话的上来,再入股控股,反正结果不会变。
奈何假药停提前找上门,张口闭口用人脉关系保驾护航做筹码,再轻飘飘丢一张互联网两元劵销售权,换取青云控股5-10%股权。
假合伙真吞并才是这帮人的目的!
要怪就怪李泽华自己,信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公开场合宣传打造生态产业链的优势,这下好了吧,被人家ppt产业链大神盯上。
假药停和身后人一合计,自己出面做生态链,费时费力还未必成功,不如直接拿下青云,坐享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