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的多。
可偏偏,方圆国际律师事务所的人,仿佛吃错药,先是不惜派人亲自到巴黎找到他,还没等他毕业,就递上入职合同。
还承诺全额报销他在法兰西读博期间,产生的所有费用,连回国机票都帮他安排了头等舱,条件好得简直超出他想象。
入职待遇他更是没脸提,别的合伙人辛辛苦苦一年为律所创收200万,都拿不到百万年薪,偏偏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年轻做到了。
因为他,周万豪(详见第68章),一入职就成了律所首席合伙人的助理律所,不是端茶递水那种。
而是享有团队完成奖励分成,拥有独立接单处置权的真正意义上大律师,是的,不知道方圆国际律所的人哪来渠道。
竟然说通魔都司法委的关系,将他在法兰西四年博士生涯,算作真正的执业年限,按照惯例被司法委直接转化成国内工作经验。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反正周万豪就这么稀里糊涂,成为一个拥有独立牌照,但对国内知识产权相关业务一知半解的持牌大律师。
论努力,他更不想说,总之下班后,律所别的同事都在辛苦充电时,他最多有一半时间在努力学习,至于另一半时间?
不好意思,赚钱要紧,他搁港股,美股玩金融操作呢,因为东西方两个半球的时差,他经常夜里操作股票,以至于第二天顶着熊猫眼上班。
换成别人,早就被律所训斥,严重点都能让人滚溜溜球,可发生在他身上,似乎一切职场定律都失效,律所首席对他好得像是伺候亲爹一样~
“哟,这不是王总监嘛,今天也有空过来,还带了个没出师的小学徒,怎么,让他见见世面?”
正胡思乱想呢,突然听到耳边有人说话,听语气就有些刺耳。
周万豪抬头一看,瞬间没有谈话欲望,来人不是别人,是同行,而且还是冤家路窄那种。
魔都一家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的国际律所负责人,张添铭。
两家的矛盾说起来很简单,方圆不是以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为主的律所,它们更擅长商业法,可偏偏青云集团在专利授权侵权案件上。
往往优先委托方圆事务所处理,这就叫张添铭很不满意,尤其打听到周万豪受到的优待后,几次接触下来,对方专业素养虽然过硬。
但也没到业内顶尖水平,根本不足以用所谓专业服务打动青云集团,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再三打听,也没查到周万豪。
和青云某位高管有特殊关系,所以在面临利益之争时,他没少打压后者。
而唯一清楚内幕的方总裁和王建明,一个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一个存着磨练周万豪的心思,也没出面打招呼。
以至于周万豪只能被迫接招,面对对方一整个事务所群起而攻之,略显狼狈之余,专业技能也得到飞速提升。
毕竟人家质疑都是律师吃饭的点,他答不上来或不够专业,丢得是自己的脸,眼下碰上,少不了一场争端。
“张总还是先管好自己吧,最近集团发起这么多侵权诉讼,可还没几件被妥善处理呢,要是再拖下去,说不定明年合作。
就没有贵所的份了。”
好在王建明能允许对方在规则以内,磨练老板看中的人才,可不会任由对方试图更进一步出言羞辱。张添铭明显停顿片刻,随即冷笑道:“是咯,外行就是外行,无论平时装出怎样一副专业性,关键时候总会露馅。
周律师,你觉得我说的对吗?滥竽充数的放到哪,都挑不起大梁。”
“张总是在和我说话吗?”
周万豪再好脾气,也不会任由对方骑在身上贴脸输出,何况在之前的几个案子中,他处理的相当完美。
“平时接不到几单,只有忙碌时碰巧被单子砸中的幸运儿,也好意思在我面前炫耀?
或者说,什么时候,我们的竞争,不是以结案数量和结果论胜负,而是单纯耍嘴皮子了?”
换以前,周万豪肯定不会对业界前辈恶语相向,可偏偏对方不依不饶,非得把他打成不学无术,依靠所谓特殊关照走后门的搅屎棍。
这谁能忍?
真传出去成为业内共识,他以后还怎么在司法圈子里混饭吃?
面对想断绝他职业生涯的敌人,管他是谁,先怼了再说。
好在,他的判断没出现错误,王建明很快站出来替他撑腰,面对抱上青云大腿,好几个顶尖律师在集团出任法务专员,要职的方圆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