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有汉武帝和汉光武帝封禅。
在大唐,贞观五年,赵郡王李孝恭第一次提出了封禅大典,李世民知道时机未到,所以拒绝了。
贞观五年底,武士彟等人又上书请求李世民封禅,仍未获准。
此后,大臣们仍不死心,在贞观六年继续上书。
这是李世民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他最清醒的时候。
当然,这并不代表李世民就不是一个虚荣的人。
最重要的是,封禅大典非同小可,可以说是劳民伤财。
如果臣子一开口,皇帝马上就同意。
那样的话,肯定会惹来不少的非议。
就算是诸葛亮,也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
李世民推辞了几次,才答应了下来。
在他登基十五年的时候,张亮再次察觉到了李世民对封禅的渴望,所以才会在朝堂上做出这样的决定。
“陛下文韬武略,末将赞同郧国公之言。”
“臣附议!”
含元殿中,不少大臣纷纷附和。
很显然,这件事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朝堂上至少有一半的人不会反对。
当然,也有例外。
“臣有异议!现在的关中,虽然百姓生活得很好,衣食无忧,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封禅大典,牵扯太大,耗费的人力物力太多,山东百姓承受不住,很可能会出问题。”
魏征的话,无异于给李世民泼了一盆凉水。
原本他还想着谦虚几句,然后答应下来的。
毕竟,现在的大唐,比起自己刚登基的时候,不知道强大了多少倍。
李世民自认为有资格封禅。
“郑国公,您不反对陛下去封禅大典,莫非是觉得陛下功绩不足?”
张亮见魏征开口反对,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之色。
“够了!”
魏征面无表情,目光落在张亮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