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的阴谋。
此时,昨日赵高带回的四个字在嬴政的心中再次闪现。
亡秦者胡!
麒麟殿内,嬴政的脸上如同覆盖了万年寒冰。
一股森冷的寒意自他身上升起,令章邯不禁打了个寒颤。
只见嬴政豁然转身,一手负在背后,另一只手握住了腰间的天子剑。
同时,他冷冷地发布命令:
“传寡人的命令,一个时辰后举行紧急朝会。”
“咸阳城内所有官员,不论大小,全部参加。”
“若有胆敢迟到者,斩无赦!”
一个时辰的时间转瞬即逝。
咸阳宫的麒麟殿内,满朝的文武百官已经齐聚一堂。
文官以李斯、蒙毅为首,武将则以蒙恬和王离为尊。
此刻的众人皆保持沉默,眼神内敛,丝毫不敢有任何交头接耳之举。
自古以来,臣子朝见君主称为朝,君主召见臣子称为会,合称为朝会。
朝会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大朝,即皇帝在元旦、冬至以及大庆之日于正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另一种是常朝,即皇帝在平时召见文武官员、处理政务的会议。
然而,还有一种朝会只会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被启动。
那便是紧急朝会。通常在大事发生或战事突起的时候,
皇帝才会紧急召见百官、举行这种朝会。
此刻,文武百官被紧急召至殿中,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他们心中明白,这次的事情必然非同小可。
以至于陛下决定启动已经数十年未曾有过的紧急朝会。
于是,众人心中越发谨慎,恭恭敬敬、整整齐齐地站立在殿中,等待着皇帝的命令。
气氛凝重,众人皆默不作声,规矩地侍立一旁。
麒麟殿内。
嬴政端坐于龙椅之上,神态庄重。他的双眸微闭,宛如在静思之中。
身披玄甲的章邯,目光瞥向殿外的日晷,见时辰已到,便轻声提醒:“陛下,时辰已至。”
嬴政闻言,缓缓睁开双眼,慵懒地舒展了一下身躯。他的目光扫过殿内的文武百官,众人皆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纷纷垂下眼帘,不敢与之对视。
嬴政打着哈欠,漫不经心地问道:“人都到齐了吗?”
章邯目光在文臣行列中扫视一圈,发现常奉李大人的位置依旧空缺,便如实禀报:“启禀陛下,常奉李大人尚未到来。”
嬴政面无表情,只是轻轻挥了挥手,冷声道:“斩了!”
“遵命!”章邯微微躬身,随即便转身将命令传达下去。
殿内的百官听闻此言,无不背心一凉。他们知道,常奉李大人虽然职位重要,但在陛下面前,生死却只在一瞬之间。
嬴政的目光再次扫过众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不容置疑。百官们在他的注视下,纷纷低下头去,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这时,嬴政偏头看向章邯,沉声道:“章邯将军,你将此次北疆之行的情报向各位大人禀报一下吧。”
“是!”章邯应了一声,随即便将此次北疆之行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众人述说起来。他的话语中透露出胡人劫掠边城的恶行,以及边民们所遭受的苦难。
听完章邯的禀报,大殿内顿时响起了议论之声。武将们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严查此事,给边民一个交代。而文官们则大多沉默不语,他们在思考着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
当初反对征胡的文官们,此刻心中五味杂陈。他们虽然依旧坚持当初的想法,认为此时北征并非明智之举,但胡人的挑衅行为却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奈。
文官队列之首的李斯和蒙毅两人,此刻也是眉头紧锁。他们在思考着如何应对这一局势,同时也在反思自己当初的决策是否正确。虽然情报明确显示胡军越境,但他们心中依旧存在着疑虑和担忧。
嬴政眼神如炬,环视满朝文武,每一道目光都被他收入眼底。
最终,他的视线定在了中车府令赵高的身上。
“赵高。”他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内。
赵高立即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