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上硝烟还没有散去,横七竖八的到处是交战双方的尸体,战场还没来得及打扫。看得出来,敌人已经攻进阵地,双方展开了肉搏。
莫政委蹲下身子为一个怒目圆睁的战士,擦拭脸上的血迹。看得出临死前,他是多么威猛,身边躺着四五具尸体。就在这时,就听得一声怒吼和嘁哩哗啦的扑击,一棵子弹从莫政委的发鬓边飞过。转身看,一个满身血迹的战士,正骑在一位国民党军官身上厮打。看到军官冒着青烟的枪口,莫政委明白了,要不是战士的扑击,这会自己已经倒地。
警卫员愤怒的捆绑住国民党军官,莫政委踱向前去,给半哈着腰喘气的战士敬了个军礼。战士看到他,挣扎着直起腰,回着军礼,大声说:报告莫政委,阵地守住了!报告人七连一排排长匡周吉。
莫政委赶快上去扶住他,让警卫员绑扎还在流血的伤口。这人,莫建春认识,曾经几次给他挂过勋章。
匡同新电话打到家,匡周吉马上大喊起来:那是我的老首长,我是他提升调走前,提拔的最后一位连长。
八十年代初电话没普及,但匡周吉这样的级别家里还是按有电话。只不过,电话要经过总机结转,比较周折。
莫建春的名字,是他的红旗车远去,惊奇的匡同新打听到的。那时,人们交往很简单,一棵香烟递过去,就搭好沟通的桥梁,打听点事很容易。
第二天,按父亲的嘱咐,背着一小袋红薯干去拜望莫书记。父亲一再交代,莫书记原则性强,除了苏北特产,其他东西越贵重他越不收。
莫书记再次复职后,门庭若市,有问候,也有事情相托的。已经闲居很久的他,有些不太适应。妻子华芯蕊很理解他的心情,开启了挡驾的模式,没有大事很难再进家门。
不过有个例外,凡是苏鲁交界处来的人,基本上再忙莫建春还是要见面寒暄的。莫建春在那里从事过地下党情报站,打过游击,解放战争血与火的四年,他基本是都是率领部下在那方土地浴血奋战。吃着当地产量不高的高粱玉米红薯,靠着战友们的前赴后继,才实现了毕生的理想,红旗插遍祖国大地。
他欠那块山陵起伏的荒脊大地,太多的情意,心里始终放不下去。
这几天拨乱反正的工作特别繁忙,身体很是疲惫,进家草草吃过晚饭,他就静躺下休息。
这时匡同新来了。
当听说是苏北来的,还是老部下的孩子。莫书记马上坐起身,安排客人进来。
一心想做到上面有人匡同新,跨进这个小院,真是一子落地,全盘皆活!
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