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人字怎么写 > 第185章 儿女情长

第185章 儿女情长

到国家需要煤煤,人那就是发动的机器,梗也不会打的。个人服从集体,小局服从大局嘛!

林彦俊照例分配当日的具体工作。面临关井结算压力的掘进二区工人,一如既往的精神饱满的涌出会议室。除了天阴沉着脸,一片片雪花扑面而来,与千万个下井前的早晨没什么两样。他们不知道的是,近两年国有老矿淤积的血管,就要突然爆裂。

工人们匆匆忙忙换上工作服,工作服基本就是三大样,别看破破烂烂,矿工们还是很珍惜的。

排队领到矿灯,将蓄电池盒串在帆布腰带上,一个个很潇洒的让矿灯耷拉在胸前,摇摇摆摆的走着。矿灯是矿工的眼睛,矿工们是很珍惜的。一走一晃荡,矿灯闪烁跳跃的灯光,照在装有照明灯的大巷里,魔幻的发着迷人的光,就像天上的星星掉在泛着涟漪的湖水里。

现在的副井井口,需要下井的人不太多。要下井的这一拨,也就是掘进二区的五六十口人。

要在过去,这个时间段,是副井口最热闹的时光。全矿万把口子人,每早至少要有近千口子,要从这里经过,才能到达几百米井下自己的工作岗位。

按老习惯,林彦俊还是第一个抬腿迈进罐笼。

虽然罐笼还没有开始启动,人们已经感受到,冷飕飕的凉气扑面而来,哗啦啦的淋水声不绝于耳。

这是往井下进风哩。

林彦俊所在的掘进二区,是全国有名的掘进区队。

当红的时候,喊出的:“地球转一圈我转一圈半”的口号。说明了当时煤炭的紧缺,矿工拼命多出煤炭的心情,在全国煤炭战线很有代表性。

这是只特别能战斗的掘进区队。无论面对的是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只要领导一声令下,工人们都是象下山的小老虎,嗷嗷叫的向前冲。在他们面前,没有凿不动的岩石,打不通的巷道。

掘进二区自从成立以来,各类锦旗奖状得了有上百面,矿处级干部也提拔的老鼻子了。

如今煤矿进入衰老关闭期,这个区队一直还是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没有成规模的煤可采了,采煤工区已经裁撤的差不多。相应的掘进工程也停了摆,撤的撤,到其他煤矿打工的打工,硕果仅存的就只有掘进二区。

这既是矿领导对它的偏爱,还有一些巷道需要维修,一些残留煤柱需要回采。这就需要一个具有良好作风,技术全面,听从指挥的工区来承担。全矿掰开手指查,掘进二区都是大拇哥。

掘进二区带班的班长,提拔的几率极大。来这里锻炼的机关干部,也大多是要担任要职的。

林彦俊前腿迈进罐笼,紧跟着他就是孙燕从。

这孙燕从是机关党委宣传科才下来的干事,暂任工区支部副书记。

按理来说,孙燕从也算是老资格了。

没去徐州煤校学习以前,就是宣传科的理论干事,从煤校学习三年回来后,又在原岗位干了两年。和他同时提拔为干事的,有人已经干到了党委书记。

孙燕从的牌笔。刚要提拔吧,遴选干部的标准突变为: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

他的理论水平虽然不低,但就是缺少正儿八经的文凭。等到文凭拿到手,又偏偏新政策下来,大中专毕业生报到后,一律先到基层一线锻炼实习。

这不,组织部门衡量再三,决定让他先到掘进二区镀镀金。

林彦俊和孙燕从在大巷里踢哩趿拉走着,嘴里可没有失闲。

孙书记!这要是在以前,咱们不用费这么多走路的时间吧。行人电车一拉,不一会就到了迎头,现在得费多少力气?

林彦俊有些抱怨的说。

衰老矿井,跑风进水的,吨煤成本入不敷出。现在,从节约的程度出发,行人电车已经被矿山关闭,一线工人多费力气就成了必然。

孙燕从闷闷的咳了声:有什么办法,过时的凤凰不如鸡。过去咱们矿有近万人,每年三百多万的产量。现在还有多少人?地面井下满打满算,还有两千人吗?产量每月能弄到一万吨,就是高产。这在过去连个零头也不够?

林彦俊好久没吱声,低头看着路,尽量不踩到水汪里。过去矿上的主要运输大巷,干净的胜过公路,如今大巷硂顶也因为失修,开始渗水。

虽然大家都是穿着胶靴,猛踏上去,溅起的水也容易弄湿衣服。

是了,咱们矿设计是年产四十五万吨,开采年限六十年。省里一缺煤,咱们一加劲,这煤还能搁得住咱们采。也好,早采晚采都是个采,反正都是国家的。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