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切割。要不然秋晓薇为什么,自己一再羞辱为难,她虽然愤怒,却都能笑着下咽。
如今去了深山窝里,结伴去养老。天高皇帝远,谁能不保证他们旧情复燃?
用脚指头去想,柯清苑也能猜到,再聚山村的父亲和秋晓薇必定会一了夙愿,曾经被强行分隔开的情侣,再也肆无忌惮。
放虎归山,必然有虎啸山林。父亲和秋晓薇再续鸳鸯谱,可怜的母亲怎么办!
心事重重的柯清苑,在同意了这伙老人结伴养老。忍不住,还是不住偷觑秋晓薇的脸。
她那张白净的莲子脸,满是细密的皱纹,柳眉枯槁,眼睑水肿,已经没有早期杏核眼的神韵。只是在大家同意,结伴去山村养老,那张接近六十岁的美妇人脸,依然散发出兴奋的光场。
见到柯清苑频频偷看自己,两个眉头紧锁。秋晓薇心里有什么不明白,微微笑着对柯清苑说:到黄泥套养老,我们是奔着幸福去的。你母亲就是我的姐姐,我不会委屈她的。
卫中生和言悟煦,看到两人的神色,心里敞亮,先后对柯清苑拍着胸膛:路不平有人踩,法外之地,不一定没有执法之人。还有我们呢!
都是老家伙了,吃的盐比一般的人吃的米多,过的桥比年轻人走的路多。
现在市场、官场、情场机遇,弄得年轻人不少得了迷信症,占卜算命,烧香许愿,干事都要选取吉时良辰。
这些老人倒是豁达的很,选日子不如撞日子。三天后,这伙老年人,就搬进了黄泥套村。
房子是秋晓薇早已看好的,事先又征求过意见,货拉拉东西一送到,很快就各就各位。
大家嘻嘻哈哈,小孩子过年一样新鲜的收拾起自己的小家。
柯晓宇和梅凝霜两口子,住进了柳红杏家的老屋。
一溜三间堂屋,东西各有厢房,按原先的布置,东厢房作为锅屋,西厢房称为大家的文化室。
柳红杏去世以后,柳红桃回家创业,集约化式的现代农场办的风生水起。
只是柳红桃不忍居住在在这里。这座老房子太容易引起回忆,到处都能咂摸到柳红杏最后伤心的记忆。
柳红桃借口这座房子阴气太重,便住在了农场的办公楼里。
柳红杏很会选址,在活着的时候,已经构划好办公楼建在南山坡。那里业务便于辐射交通发达的涟泉区,也便于农场重点区域土地的管理。
公司的办公楼,虽然站在黄泥套的村口能模糊看到。看山跑死马,距离柳家的老房子,也有十来里。
再说,村子太原始。原始的老山村,难以畅意年轻人纷飞的双翅。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深山里的生活太无奈。即使柳红桃的农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大家大多在涟泉区安家。那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活方便,远不是山村能比的。
也是住够的吧,柳红杏姐妹没能兴旺起小山村,反而有些老人投奔城里的儿女,村子愈发的显露出时代的无奈,越发的寂寥。
房子闲着也是浪费,当秋晓薇联系租房,柳红桃第一个和她签了约。
看到大家欢欢喜喜住进新居,秋晓薇巡视了一遍,自己也感到满意。
今天的午饭、晚饭,都是秋晓薇预先从涟泉区预定好的,集体就餐的餐厅,选在距离柳红杏故居西边不远的大榆树下。
一声哨子,这些在城市水泥笼子里禁锢太久的老人,嘻嘻哈哈,孩子样的快乐。提着自己家配置的简易桌椅。在大榆树下,拼接在一起,气势很像是过去农村的大席,让饱尝城市孤独生活的老人,面上都有喜色。
衣食住行,秋晓薇早已有考虑。衣嘛,大家自己处理。民以食为天,食是大问题。办食堂,理论上可以,不缺做饭的人手,柳红杏家锅屋可以作为食品加工间。只是刮风下雨怎么办,再说百人百口味,众口难调。偶尔大家在一起搓一顿,饭菜味道会被新鲜洗涤。要是天天顿顿聚餐,就是山珍海味,也会成为猪狗食。
对食的设计,秋晓薇打算的是各家自做自吃。大家有兴趣时就聚在一起,采取从外边订餐的形式。
至于谁家有了不便,假如有了病人,主人家可以到秋晓薇处来吃。秋晓薇最初的打算,不是住在柳红杏的故居。原因是,自己和柯晓宇的事是秃子头上的虱子,大家都明镜似的。自从小说木屋别墅发表以来,秋晓薇和柯晓宇的婚外情已经成为公开的。大家都知道秋水盈和温文的原型是谁,就是没有小说,老伙计们也隐约知道,他们两婚外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