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丫鬟环儿。
第九:创办了私人学堂,她想让战乱中存活下来,无家可归的孩子们,让他们有地方回,有学上,有热饭吃,有暖衣穿。并给学堂命名为“康宁学斋”。并把她父亲黄承彦和诸葛亮拉到学堂教课。她自己也是每周三次授课,专讲农学和手工。她希望这些孩子既擅长学识也擅长耕种和手工。
第十:她也为诸葛亮生下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并全心全意地养育他们成人,培养他们成才。
她如此深远的影响,就连一向自命不凡的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对于渐入老年的“黄月英”来说,人生几大不幸,她都亲身经历了。
中年丧夫,老年丧女,也经历了父亲的含冤而死,母亲的终寝,朋友的离别以及死亡。
那种锥心之痛,没有经历过的人是难以体会的。
但是,她还是得坚强地活着。因为她知道还有责任未完成,要把孩子们培养成才,像他夫君一样顶天立地,做个无愧于心的人。因此,她还是得坚强地活着。
黄月英为了节省开支,裁减了十几个仆人。另外,她派人将后院山上的几亩闲田也开发出来,种了些水稻和蔬菜瓜果。
教育儿子们“学业上大家尽力,要对得起你们阿翁的期望。但我更希望,你们的内心是真正健康快乐的”!
最终,她做到了,她的儿子们个个都长大,成才,娶妻生子。没有辜负她自己的责任和丈夫的期望。
小小菩提说到这里,突然停下对静安说:主人我们走吧,黄月英要去了。
说完静安一个传送符便来到诸葛府,隐身在黄月英床榻前。看着床上的黄月英。
这个坚强了一生的女人,行将就木。她病重躺在床上,看着围在床边的亲人们,看着他们伤心难过,哭泣着。
跟他们说“我儿休要哭泣,阿母这一生,嫁给你们阿翁,虽半身动荡,但终助他成就大业。
不幸他走得早,丢下这一屋子孤儿寡母,苦撑度日。
幸得有各位叔伯关照,你们也乖巧懂事,才有了诸葛府的今天。
如今你们都成家了,儿媳妇孙媳妇们也都通情达理,孙子重孙子都活泼可爱,我这辈子值了”!黄月英喘息着 一口气说完,脸早已涨的通红,她疲惫异常的靠在床头养了会精神。
他们知道阿姆在交代后事,眼泪不自禁又涌了出来,却使劲憋着。母亲生平最讨厌大男人哭哭啼啼,故从小他们都力争做勇敢坚强的孩子。
媳但妇们不同,婆母这番话勾出了他们的眼泪,他们忍不住轻啜泣轻起来,屋子里充满了悲伤绝望的味道。
黄月英稍歇了口气,又强打起精神,她慢慢环顾了下四周,用眼神止住了大家的哭泣,继续缓慢地对她的大儿子“诸葛瞻”说道:“瞻儿为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你八岁袭爵武乡侯,17岁拜骑都尉,又蒙皇上不弃,将荷儿下嫁于你,算得上是饱受圣恩。
然食君之褥便要忠君之事,日后朝廷一旦有所差遣,一定要全力以赴,万死不辞。我走后,还望你勤读兵书,研习阵法,以备来日疆场所用。咳咳…”
对她的小儿子“诸葛怀”说道:“怀儿你自小便是个懂事稳成的孩子,加上你无官职在身,日子反而会轻松些。
府上还有些田地,商铺,你们叔侄两人合计着各管一部分吧。
瞻儿有朝廷俸禄,不用靠这些生活,就不用参与了。
你要学着打理生意,免得日后生计艰难。你已经是有妻儿的人,得担起责任来。如今安儿善幼,青儿养育孩子甚是辛苦,你要多加体恤照顾!”
对她的孙子“诸葛攀”说道:“攀儿,你是个正直勇敢的好孩子,论起拳脚功夫,你倒是胜过两个叔叔。
只是如今你已是将军,将来难免会和你大叔一起下上战场。平日里还是要勤加练习。好在锦儿是个贤内助,由她帮你,我倒是安心。
锦儿,你跟青儿两人日后共同管理府务,你熟悉些,要多帮衬着点。”黄月英强撑着一口气,将心底的话说完,此刻精神一松懈,便又昏迷了过去。
众人红着眼睛点头称是,“黄月英”这一番嘱托,字字泣血。他们明白,这是母亲〈祖母〉最后的告别,这一次,她是真的要离他们而去。
大夫又被请了进来,诊脉后摇头说道:“老夫人是回光返照,此刻起病床前不能离人了,应该就在今日或者明晨。唉!节哀吧!”
众人安静地坐着或跪着,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