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聪闻言,就跟着上前,从孙庆生那里领到了一块拳头大小的肉来。
看到姜聪来领肉,孙庆生有心考教,笑着问:“知道这是什么肉吗?”
姜聪看了眼粉嫩均匀,不含半点肥肉的精瘦肉,回答:“是猪通脊吧?”
“呦?居然知道通脊?”
孙庆生有些意外。
一同来领肉的张嵘好奇问:“通脊就是里脊吗?”
“不一样。”
孙庆生解释:“通脊就是猪脊背外侧的这条精瘦肉,从上到下一整条,肉质细嫩,做【锅包肉】,【糖醋里脊】,都是用这里的肉。”
“【糖醋里脊】?”
张嵘疑惑问:“那不还是里脊吗?”
“不是,这是通脊,也叫里脊,但它是大里脊,真正的里脊是小里脊。”
孙庆生解释着,但一连串里脊听得张嵘云山雾绕,压根就没听懂。
一旁的姜聪见状,就抬手按着张嵘的脖颈,沿着脊柱往下一捋,解释:“这条是脊椎骨,猪的脊椎骨叫龙骨,这两边各有一条背肌,就是脊肉。
脊椎外侧的这两条,叫外脊,也叫通脊,是一整条,量比较大,适合炒菜用。
脊椎内侧,腹腔内部还有两条肌肉,叫里脊,因为它在腹腔里面。
里脊肉比通脊肉更嫩,适合烧汤,或者做肉蓉,川菜里有一道经典的鸡豆花,就是用鸡里脊做的。
不过平时做菜的时候,很多人不会刻意区分外脊和里脊,习惯把外脊叫大里脊,把里脊叫小里脊。
孙老师拿来的这条是通脊,也可以叫它大里脊肉。”
听姜聪这么连说带比划,张嵘顿时就明白了:“原来是这样,还有这么多讲究呢?”
“没错,就是这回事。”
孙庆生赞许的看着姜聪,好奇问:“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我预习过,你的书里都有写。”
姜聪神色平静:“都是基础知识。”
“怪不得。”
孙庆生点了点头:“我嘴笨,写出来好写,说就不好说了,还是你说得清楚。”
说罢,他就抬手示意:“那你快回去切吧!一会儿烤好了,我尝尝你的手艺。”
经过姜聪这几番专业知识展示,他对姜聪的手艺已经充满了好奇。
能愿意对厨艺下这么多功夫研究的人,手艺一定不会差。
姜聪带着肉,回到了灶台处。
孟月瑶等候多时,赶忙开口夸赞:“姜聪,你懂得真多!”
“这些都是基础知识,没什么的。”
姜聪随口应付了句,就拿过刀来,把肉分成了两半,递给了孟月瑶一半。
跟着,他就拿着肉,打开水龙头,放在水下清洗了起来。
搓洗一番后,他把肉块放在了案板上,拿起菜刀,把肉切成了一块块骰子大小的肉块。
随后,他拿过了刚刚清洗好的铁签,把肉块小心的穿在了铁签上。
没一会儿,他就穿好了肉串。
分到手中的肉并不多,一共也只穿了三串半。
他的速度并不算快,他穿到一半时,就已经有同学穿好肉串了。
分好肉后,孙庆生就拿着喷枪,在各个灶台间转悠,看到有谁穿好了肉串,就去帮他们点燃无烟碳。
没一会儿,教室里就飘起了阵阵碳火的特殊气味。
无烟碳并没有多少烟气飘散,而且教室顶部都安装了通风管道,烟气飘起后,就顺着通风管道排出去了。
注意到姜聪这边穿好了肉串,孙庆生就来到了近前,帮姜聪和孟月瑶点燃了无烟碳。
“等碳烧透了再烤啊!”
孙庆生提醒了句,就转身离开了。
姜聪刚想把肉串放上去,听到他的话,就止住了动作。
原来要等无烟碳烧透才能烤吗?
姜聪若有所思,暗暗记住了这个关键点。
无烟碳中加了铝粉当助燃剂,烧得很快,没一会儿就烧红了。
见状,姜聪就把肉串放在了烤炉上。
受到炭火的炙烤,肉串受热,渐渐的渗出了点点汁水。
滋啦!
汁水落在了烧红的碳块上,迅速蒸发,化为了腾起的水蒸气。
滋啦!滋啦!
又是两滴汁水落下,水蒸气更多了。
或许是达到了浓度的临界点,炭火上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