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中发生的事情一一落实在现实,这种比别人先知一步的感觉,有些奇妙。
很快,禁军的军报传回京都,也传了一份在叶云起的手里。
禁军的军报里,用春秋笔法掩埋了先败后胜的事实,而是统合为一场战役。
说是掌握了叛军大本营的情报,在突袭中遇到埋伏,随后奋勇杀出,一路追杀到反贼大本营,最后平叛擒王。
这些都在叶云起的预料之中。
但接下来的一份军报,才是让叶云起有些意外的。
大行王被擒,繁持继续推举了新王继续造反。
这新王,还是一个熟悉的面孔。
那就是曾经的斩蛇将军,如今新任大行王,石三。
虽然尚未和石三在现实里有一面之缘,但叶云起已经将石三视作自己的小弟了。
这什么情况?自己的小弟,成王了?
反王,也是王啊!
更令叶云起难以想象的是,这一波造反的势头,反而更庞大了。
不仅繁持、代二县,而是如同山火一般,沿着山脉蔓延,迅速膨胀壮大。
面对剿不尽的反贼,谢丞相勃然大怒。
叶云起都知道,这些反贼的第一层根源就是来自当地王家的支持。
谢丞相又怎么能不知道呢?
谢丞相追回了对前任吏部尚书王庭之的加封,彻底罢为庶民。
又在官场上清洗了一批中高层的王家人士。
不是罢官,便是流放至川蜀、岭南一带。
而对此,叛贼的回应是大兴兵戈,五战五胜,势如破竹。
待到军情传来之时,叛军势力在地图上已经触目惊心了。
北至涿鹿,南至阳泉,涵盖五台,东威燕都,西逼大同大原两地重镇!
一封泣血檄文传开,哭诉禁军欺凌地方剥削父老,沿路百姓不堪其扰,才决意清君侧。
分明是在暗示谢家独大,掀起党争,欺凌王家。
但,光是这檄文的表面意思,就足够让刚刚给禁军封赏的朝廷脸面大失了。
在群情激奋天下震动之时,必须给世人一个交代。
所以朝廷追回出征将士的封赏,并施以惩戒。
谢大将军被免职,右翼将军下了牢狱。
而孟叶羽降至数级,成为伍长。
那前几日还门庭若市被众人称赞的孟家,忽然间就成了人人唾弃的地方。
孟叶羽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官场黑暗,想不明白世事无常。
一心想要振兴门楣,如今立下大功,却反令家族蒙羞!
如此巨大的落差,让他几近道心破碎,常常借酒消愁。
面对新任大行王的攻势,朝廷上,昔日那個不被支持的提议,再度被提了出来。
召边军南下!
一纸圣旨,飞入北境。
五万精锐南下,兵出大同,连战连胜,接连收复云州、阳原、蔚、广灵四县。
朝野为之士气大振!
但,还没等朝廷上的人松一口气。
北蛮南下,边关告急。
一时之间,恍若换了天地。
因为边军南下,因为反贼恰好在燕国四周,大燕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太多的军队需要戒备反贼导致应对北蛮的兵力不足。
为了激励前线士气,燕王不得不亲征北上。
但兵力之差,绝非士气可以弥补,连战失利,战线不断收缩。
消息传至京都,朝廷纠结许久,命令边关死守,收缩战线,待到内部平定,再行出兵支援。
而在这个月,叶云起闭门谢客,一心一意调理身体。
来自燕国的宫廷医师,为叶云起最后一次调理身体。
这最后的一次的调理至关重要。
只待这次调理结束,叶云起便能踏上修行之路。
调理结束之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叶云起总觉得身上仿佛卸下重担一般,无比轻快。
而在一旁,发须皆白然而精神抖索目光清明的老御医收拾着金针银针,各类药材。
叶云起只觉得浑身无处不痛快,忍不住问道:“这调理之法,我闻所未闻,不知其余人是否能用?”
老御医摇了摇头,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能用倒是能用,但想来天下也没有几人愿意用。”
“这是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