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我姑姑是温成皇后 > 第十六章 吕夷简的谢幕演出(二)

第十六章 吕夷简的谢幕演出(二)

话音刚落朝堂上就一阵骚动,负责维持朝堂秩序的内侍押班孙全彬中气十足的喊道:

“大殿之上,诸位臣工注意仪态!”

官家赵祯也有些懵逼,吕夷简秉政多年,得罪的官员不在少数,也有不少臣子曾上奏疏攻击吕夷简擅权等罪名。

由于上奏官员品级比较低,基本上对吕夷简构不成大的威胁。除去少数几个言辞过于离谱的官员被打压,吕夷简根本不屑于跟其他的低级官员置气。

加之朝政之事确实离不开吕夷简这样的官场老狐狸,所以官家基本上都是闭一只眼睁一只眼,默许了吕夷简的行为。

吴遵路的突然杀出震惊今日朝会的所有官员,朝堂之上已经很久没有人跟吕夷简针锋相对了,况且是四入头之一的开封知府。上一个敢这么硬刚吕夷简的人叫范仲淹,现在他还在陕西吃沙尘暴!

吴遵路并不在意朝臣们异样的目光和暗中的指指点点,语气铿锵,字正腔圆的道:

“吕夷简入主中枢多年,国事日渐败坏。西贼元昊僭称伪帝,皇宋军队一败三川口,再败好水川。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被当地百姓拦路追要出征之父子兄弟,无奈掩面而走。今年以来辽朝派耶律仁先、刘六符索要关南之地,欲聚百万之兵起而伐我。

朝中忠直敢言之士屡有向中书进谏采取断然措施,至今不见有政令下达。臣曾多次进谏中书,却石沉大海。吕夷简尸位素餐,因循守旧,不堪为一国之宰辅,请陛下另择贤能主持朝政,再现我皇宋雄风!”

吐槽完吕夷简以后,吴遵路深鞠一躬后退回原位。

众官员前首的吕夷简微低着头看不出悲喜,细心的人会观察到他眼角闪过的阵阵寒光,就像是猎鹰捕杀猎物前的凝视。

回过神的官家望向吕夷简,“吴卿参奏吕相不作为,且说吕相拦截他的奏疏,吕相可有话说?”当朝宰辅还是要给应有的体面,故而赵祯采取了询问的语气。

却见吕夷简心平气和的道:“吾虽是宰相,却也只是掌总。本朝立国之初就立下制度,宰相不得专权。中书自有分工,吴知府所言诸事,多数是由李迪大人负责,少数是由参政王举正负责。不若你问问二位大人,你所请之事二位如何处理?”

由于事先得到张守诚的提醒,杨景宗特别叮嘱心腹要关注朝会。作为勾管皇城司,他虽然不能进入紫宸殿正堂,却可以巡查之名暂时待在某个角度偷听一下朝会内容。

吕夷简此话一出,他便知道今日朝会的结局了。之前张守诚同他通气说朝堂要大洗牌,让他及时关注信息,他还抱有疑虑,看来这小子真是料事如神。

别人不清楚,杨景宗可是很清楚吕夷简的底气在哪里。

李迪此人状元及第,才智和能力都算惊艳绝伦,但颇有些恃才傲物。真宗皇帝去世前几年就任命他为太子太傅,因此他名义上可以算是官家的老师。加之他在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他不阿附丁谓,也不向王钦若一样全盘追随刘娥,官家对他很好好感。

现今李迪官拜资政殿大学士,同以宰相的身份参与中枢政事。这样的人本来是不会被吕夷简算计,但问题是他年纪太大了,已经七十二岁了。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已经到了提笔忘事的年龄,之前之所以能够很好的处理政事,是因为他有个好儿子。

他的长子李柬之聪慧不下乃父,李迪朝堂之事多与其商量,很多事情都听从他的建议和提醒。半年之前吕夷简以年轻人需要锻炼为由将其从汴京调任杭州知州,对他人说是宰相必起于州部,希望李柬之和父亲一样能够宣麻拜相。

李迪一时不察,以为吕夷简是顾及多年同僚之意栽培其子,还对其表示了感谢。

失去了李柬之这个优秀秘书的提醒,李迪就很难有效的处理政务了。加之吕夷简一贯喜欢大权独揽,李迪就没有过多的干预中书行政,只想早日退休回家。没想到吕夷简谋划如此之深远,今日欲以其不问政事耽误机要为由将其排挤出朝廷。

王举正其人资历略逊李迪,乃太宗朝参知政事王化基的儿子。以门荫入仕,取陈尧佐的堂兄陈尧佑的女儿为妻,后考中进士,其履历与吕夷简颇有相似之处。

王举正颇有乃父遗风,为官持正,严于律己。庆历二年初官拜参政后,在中书与吕夷简多有不和,吕夷简对其甚是恼怒。

杨景宗探得吕公绰曾指使其父在御史台的旧部保举王举正的表弟李徽之为御史,王举正以李徽之德行不足担任御史这种清贵的职务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