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皱眉。
按他的性子,他是不会管这事的,但是兮兮……
心里想着,便望向了船尾。
唐兮兮摇头,淡声道:“烦请公公转告圣上,元国优秀将领多不胜数,我和夫君已是庶民,不便多管天家事。”
“将军……”
“公公,您唤错了。”
唐兮兮笑笑,“公公还是速回圣上,莫耽误了战机。”
高公公满声叹息。
未能劝动,便只能带着人快快走了。
回到家,楚夫人脸上带着忧愁,“辞儿,兮兮,我听人说蛮夷到了燕荡关,江南只怕不安全了,咱们也迁走吧?”
楚辞摇头,“娘,元国陷入战火之中,哪里都不太平。”
“那总不能在这等死吧?”
“去哪都一样。”
楚辞安慰了她几句,便跟着唐兮兮回了房,见她进门就找战甲长剑,便叹息了声,“你还是要去?”
“由不得我们不去。”
唐兮兮说道:“咱们在此隐居,高公公还是找上门来了,就说明咱们依然在皇帝的掌控之中,今日我以平民身份拒绝,只是想告诉皇帝,我并非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等他正经下旨后,还是要上战场的。”
她若不给态度,等她办完事,皇帝非得再挑她的刺不可。
“你去我也去。”
楚辞没反驳她的说法,寻了长剑出来,“燕荡关若守不住,那整个江南便丢了,我宁愿和你并肩杀敌,也不做缩头乌龟。”
“好,咱们再联手。”
唐兮兮拿起剑,随手挽了个剑花,又郑重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论如何,燕荡关也不能破。”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楚辞念叨了几声,眼眸逐渐明亮如星辰,“说的没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不止是帝王的江山,更是百姓的江山!
十日后,圣旨进了楚家。
高公公风尘仆仆的,宣完圣旨后把虎符递给楚辞,“燕荡关形势告急,望元帅和将军即刻出征,击退蛮夷,护元国山河无恙。”
“臣领旨。”
楚辞接了圣旨,和唐兮兮双双谢恩,楚夫人则在旁边哭红了眼睛。
国无难时,皇帝猜疑楚家,将她们逼出了京城,如今国家有难,皇帝倒是惦记起了她的儿子儿媳,催他们上阵杀敌。
殊不知战火无情,俩孩子若是有什么好歹,她找谁说理去?
“娘,这是我和兮兮的责任。”
楚辞给唐兮兮使了眼神,让她去收拾行装,自己则扶着楚夫人坐下,“燕荡关若破,江南便是烽烟四起,再没有从前的诗情画意。”
“我和兮兮若无本事,也就只能当个流离失所的难民,但既有定国安邦之能,不在此时站出来,又有何颜面去见父老乡亲,去见那些祈求我们护佑的无辜百姓?”
还是那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楚夫人只是哭。
楚云雄在旁边给楚辞使眼神,示意他只管去办事,家里一切有他。
没多时,唐兮兮便收拾完行装来了。
“爹,娘,我们出发了。”
楚辞领着唐兮兮三叩首,便义无反顾的踏出了家门。
高公公还在院子里候着。
见两人出来,便跟上步伐,边走边说道:“二位,圣上的意思是你们到达燕荡关后便全权接管军务,而江南是你们的粮草后盾,有什么需要调配安排的只管说。”
楚辞点头,“现在战况如何?”
“岌岌可危。”
高公公面有惭愧,“你们离开京城后,之前跟着唐将军的那些将领也都被削了职位,后来负责征讨蛮夷的是太子的人,现在败成这样,太子也如同被架在火上烤。”
“能想像到太子的处境。”
唐兮兮和楚辞对视了眼,败如一泻千里,太子估计被骂死了。
高公公赔了个笑脸。
又叹道:“圣上虽然没说,但老奴能感觉到他对于楚家的事很伤怀,只是当时逼不得已,才选择了叫你们离开。”
“公公,其实我们很感激圣上的仁慈。”
楚辞说道:“我姑姑仗着圣宠,忘了恪守本分,圣上怎么罚她都不为过,而楚家与彩云宫乃血亲,圣上并未对楚家有任何责罚,只叫我们离开京城,该是我们谢恩才对。”
“哎,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