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三江书院 > 35 兄终弟及

35 兄终弟及

了殃。但实际上,那原本湘、粤一带,鼎力支持太祖皇帝的商团,却也没落得好处。

太祖年号洪启,洪启三年。南方各地叛乱又生。先是闽、浙一带。后来就是连同湘、赣一带也烽烟四起。

北伐就此成了一场幻梦。初立的帝国,只好守住直隶,四下灭火。太祖皇帝此后余生的十数年间,尽都在马背上,在刀光剑影里,左支右绌,疲于奔波。

终于到了洪启十七年,征讨洪都的太祖。于战阵中,为飞矢所伤,箭透胸背,坠于马下。

太祖起事之时,无父无母,仅有一胞弟在侧。宗族定为姬姓后,名为姬旆,封千岁诚王。每逢御驾亲征,皆由诚王在京主持朝政,监国理事。

当日太祖送入大营,太医救醒过来,已口不能言。

急命随驾学士近前,也只是目视之。

便叫草拟遗诏。彼时李氏所出的皇子年幼,尚在襁褓,难堪大位。遗命胞弟诚王克继大统。

眼见诏书已成,众将面前,亲自用过玺印,便含恨而终。

诚王在京都听闻噩耗,悲痛欲绝。无奈何,袭了国位,即日登基。年号承隆,是为太宗。

太宗登极后,又娶大父外孙,太祖皇后胞妹者,并李荣大父本宗嗣子之女一。外孙封为皇后,本宗嗣子女封贵妃。

承隆三年,太宗皇帝终于报了太祖帝的一箭之仇。将赣省一地叛乱,尽都剪灭。

到此时,帝国所面的局势已骤然一变。北方炎、夏两国争战又起。

为尽快平复国内之事,与炎、夏相争中原。

太宗皇帝,将那些跟随太祖、太宗皇帝千里征伐的有功将相,册封了九位外姓王。

分封在闽、赣、湘、桂各处,准以开府建牙之权。并于太庙前,斩白马为盟。

太宗此举,表面上看来,仅仅是对帝国有功之臣的褒奖。但实则一举多得。

一方面,是这九位外姓王,实则各有派系。早期合于义军之时,便分属不同势力,是代表各处商团入的义军。

大晟初立,议及北伐时候,便多龃龉。而今太祖已去,这些骄兵更有听调不听宣的狂悖出来。

如此尾大不掉,太宗皇帝深思后。以其任由他们在朝中为他人作伥,掣肘朝廷。不如分封地方,恩惠实权,借他们的利刀,去割地方的肥肉。

另一方面,太宗剿灭了赣省反叛,大力经营直隶,数年来已有成效。

为了将这直隶,彻底抓在手中。便借机通过封王,以遣派佐将、辅吏的由头,将那些一层层散布在朝中的二心之臣,全都遣出去了。

所以,看起来,这等封王之策,无疑是开了历史的倒车。但仅仅两年时间,帝国便整合一体。地方反叛尽除,商旅复兴。金陵一地,更是富庶为天下之首。国库殷实,禁军雄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