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一的月亮,堪比中秋时圆而大。
诚心礼佛的人家,格外重视每月的初一十五。
天色微亮,周府显得格外忙碌,堪比节庆!
红叶指挥着丫环们忙上忙下,精心准备酬神的各样供品。
一切妥当,周府礼佛的队伍隆重而热闹。
穿过热闹的大街,走过拥挤的小巷,越过魁梧的城门,来到广阔的田野小道上。
惠济寺座落于北城外郊的群山之中,始建于南朝,初名汤泉禅院,宋初易名惠济。
流传千古佳话,南朝四百八十二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惠济寺也是其中之一。
千年古刹,芸芸众生。参天古木,楼台亭阁隐于其中。
惠济寺山门前,两顶四人抬的轿子缓缓落地,红叶拂起轿帘周母弯腰而出。
周世显眼前的轿帘抬起时,也跟着弯腰出轿。
接待他们的僧人已等候多时,双方寒暄一番后,僧人便前方引路。
男仆肩挑供物,女眷手唤漆器,向着主殿而上。
满山皆翠绿,满眼皆信众!
楼台之间,烟雾缭绕,人声鼎沸。
“跑马关山门,香火堆成山。”足以证明惠济寺的鼎盛!
延寿殿内的供桌前,双手托香,双膝跪拜,口中念念有词的善男信女们,均诚心向佛像祷告。
大殿中央供奉着的泥雕塑像闪着耀眼的光芒,不怒自威的脸庞直视前方,硕大的耳朵,聆听着来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信众各自的祈求。
寺院早已预留了佛像中央的供桌给周府朝拜。
细心的红叶,一边吩咐下人将供品一一置上,一边用油灯燃香。瞬间!空荡的供桌满眼皆红绿。
放置好供品的丫环男仆们也一一退在殿外守候。
红叶将点燃的香,尊敬的递给周母与周世显,便退站在他们身后。
周母双手握香,双膝跪地。自是一片诚心照明月,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
心中的巨石,已是落地,自然而然对佛像再三叩谢,答谢神恩。
前世就信佛的周世显,今天也是格外诚恳。
本来就该是死去的人,如今却又活生生站于此。除了感谢佛祖保佑,他再也想不出何因。
礼佛完毕,周母在高僧的陪同带领下,向着斋堂而去。
“周夫人,令郎逢凶化吉,贵人多福。”修行多年的高僧双手合十而言。
周母一脸诚恳:“禅师,我道是心诚则灵,当谢佛祖佑护。”
“我佛慈悲,周夫人对我寺善举不断,皆是缘,我佛自有庇佑之义。”
“我儿无恙,为谢神恩。打算给佛祖重镀金身,所需用度皆由我周府捐献。”
“阿弥陀佛,周夫人善举,老衲替所有信众谢之。”
老僧人再次双手合十道谢。
周世显拜完佛上完香后,便独自一人闲逛起寺庙。
寺院信众游人如织,周世显看到一处亭台只有廖廖几人,便想避开人流在亭台稍息。
挤出人群来到亭台,双脚刚要踏入亭内,便被两名虎背熊腰的男子伸手拦住,阻止他靠近。
周世显大为不满:“两位哥哥,为何不让我进去稍息呢?”
拦路的大汉不由分说:“小兄弟,实在抱歉,另请他处。”
“今日多信众,就此处人少,只不过想着休息一会,也并不曾打扰到你们。”
“再纠缠,休怪我不客气。”大汉显很不耐烦,只想将周世显打发走。
“寺院本是公众场所,非你私家住处。你即入得,为何阻我入内?”
对于周世显的发问,本就不耐烦的大汉,高拳头摩拳擦掌。
“打人呀!”亭内交谈促膝交谈的两人,听见周世显的呼叫,马上出言喝止。
“安焕利,莫要动手!让小兄弟进来吧。”
虎背熊腰的大汉听到放行的指令,便不再阻挠周世显。周世显也得以顺利进入亭内,回想起那硕大的拳头,心里直发毛。
对着刚才发话的中年男子抬头看向周世显,报以微笑。周世显也向该男子作揖道谢,便在他们对面坐下。
亭内两人恢复起之前的话题,继续交谈。
“党项人仗着契丹人支持,屡骚扰我西北州府,欺我大宋无人乎!”
“公子莫气,党项人一帮乌合之众,只敢烧杀抢掠,只要我天兵所至,定能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