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可比肩圣贤。倒是少年你不但勇气可嘉,也是饱读诗书。”
“相比殿下,学生读的书不值一提。殿下若不是圣贤,那我们定是糟糠。”
“伶牙利嘴。叫甚名谁?”周世显清楚,他在这个年岁的时候,也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主。
“学生范仲淹,拜见殿下,殿下万福!”少年再双作揖,请安作礼。
周世显闻言一慎,脱口而出:“好你个范仲淹!原来是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著名能臣。”
现场雀口无声,都看向范仲淹,范仲淹更是惊愕:“殿下认得学生?实乃学生三生之幸。但学生未曾记得有写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惊世名言。想必是殿下给学生戴高帽,将名句安插给学生。”
周世显自知说漏了嘴,现在的范仲淹还是个孩子,离写出岳阳楼记这篇傲视千古的名文还早着呢。现在的范仲淹更没有先天下后个人的胸怀,更像是个追逐偶像的少年。
罢了,今晚如果不写作出首诗词,一定会被范仲淹这个楞头青给纠缠不放。对了,周世显灵光一现。刚才念打油诗里便有赵恒劝学篇的诗句,今夜是冒充他的身份出现,现在又以他的诗词以人,也不算是据为己有,权当是物归原主。
心中有了主意,便才开口说道:“看你是读书人,在场的也都是天之骄子,大宋的未来。我有劝学篇诗歌一首,便念予大家听听。”
范仲淹听到周世显终于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家肃静,以免坏了殿下兴致。静候殿下传世佳作。”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周世显被范仲淹这小子拍着马屁,那叫一个身心愉快。在大家的翘首以盼之下,缓缓朗读: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愁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读书人吗,谁不好这一口,这首劝学篇一念完,喝彩声不绝掌声不断。有的人早将听到的诗句默写出来,如珍宝般对待。
“这首诗的大意是劝导大家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学业搞好,科举出头之后呢!就可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然后呢?高官厚禄,香车美人豪宅啥的,全都应有尽有了。”
这个解释新颖又有点俗气,但是呢,却又很实诚和风趣。正是这一份实诚和风趣,打动了大众的人心,令人觉得它是一首好诗。
“学生当以殿下劝学篇为目标,将来出仕为国为民,死而后已。”
这不正正就是历史上所记载的范仲淹吗,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周世显拍着他的肩膀以示欣慰。
“李齐,将今夜义筹所得财物,换成粮食布匹,送到杭州受影响百姓手中,若是让我得知你中饱私囊,定不轻饶。”
李齐冷不丁防的又被点名,马上拍胸口保证:“殿下,放心!臣以项上人头保证,一定不辱使命,更不敢有贪墨之心。”
范仲淹也没有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马上附和道:“殿下放心,学生必定监督府尊完成使命。”
“殿下,我们也会监督好。”此该不知是周世显给了大家勇力。还是范仲淹起的好头,大家都敢于挑战官府。
“我相信大家,有群众的监督,官府衙门才能够保持清廉作风。”周世显的发话,李齐就算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再动歪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