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贾家,皇帝还是比较恼火的,朝堂最近几件事,可都和贾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知道自从他登基以来,那是一直都在打压贾家,没办法,谁让贾家的实力太强了呢。
在京城,贾代善任京营节度使手握二十万兵力,在边关贾代化以及贾家一系的将领,差不多掌握的也有二三十万兵力。
全国兵力,贾家都快掌握三成了,而且还都是精兵,何等强大,是以皇帝登基之后,就在打压贾家。
要知道贾代善这样的京营节度使,正常来说,都是要干一辈子的,但他登基之后,就直接给他撤换了。
虽然不得已,换的是王家,这些年也通过捧高王家,让王家有点看不起贾家了。
但王家和贾家,那也是相交莫逆,关系非同一般,想要彻底将京营和贾家的关系斩断,恐怕还得一二十年。
而在边关,则是让史家替换贾家,对贾家一系持续打压,和贾家关系好的将领,提拔时总是会被压一压。
这么一压可是不得了,很多时候,就是这么一压,一辈子也就没有了晋升的希望。
如果不是如此,史家怎么可能会在不久之后,一门双侯爵?还不是皇帝给了他们机会,让他们在不久之后的外患中立了功。
再加上贾家在朝中没有实职,现在边关和贾家的关系倒是不再那么紧密了,总得来说,算是将贾家的声势压到了一定程度。
但没想到,在这样的压制之中,贾家只是搞了几次聚会,立即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贾政,现在已经到了四品,而且是一个根本不可能被压制的四品。
就凭他掌握浩然正气这一点,他这个皇帝,就算压着他,那也得每三年升他一级。
十年之内,他就最少得是个二品甚至一品大员,这可还是文官。
更何况,贾政在士林中的声势,也会随着时间持续走高,他掌握的可是浩然正气。
而贾赦,现在开始用心习武,甚至一直不管不问的儿子,也开始了严厉的管教,显然是在兵事上,有想法。
一旦他们有心兵事,他这个皇帝压的住吗?显然不可能一直压着,别的不说,就说贾赦献了浩然正气这本功法,他就得给记一笔功劳。
再加上贾家在勋贵之中的关系,如果你皇帝一直压着,信不信所有勋贵都会不信任你?
要知道据锦衣府调查,贾家最近在给勋贵提供神兵利器,那可是神兵利器,就是他这个皇帝都是要重视的存在。
现在也就是没找到打造的地方,不然皇帝早就派人去拿打造的秘方了,他也眼馋啊。
更何况,这次他与文官集团裁撤江南都督府的计划,也是贾赦洞察出来的,哪个武勋不得记他的好?
就是文官集团那也得记他一笔,这次他们给出的利益实在太大了。
虽然已经让国子监李祭酒锁定了一个从二品的官职,但其他官职,仍然是众人争抢的对象。
就如今天的朝会,虽然已经是常朝,参加的人没有那么多了,但仍然相互攻讦了一个早上。
如果不是贾赦哪会如此?毕竟这次的事情,如果顺利分成三个省,他这个皇帝就没有必要在江南设从一品的衙门牵制武勋了。
而没了一品这个级别的官职,又有三个省分摊利益,文官想要分配好利益,也就简单了,不至于吵成这样。
是以对于贾家,皇帝那是非常不爽,但还得记着贾家的功劳,进行适当的封赏。
然而,想让他封赏贾家,增强贾家的声势,他又怎么愿意?是以想了想,皇帝有了主意,于是问道:“锦衣府近日可有贾府的消息?他们都在做什么?”
戴权听后,赶忙回道:“回皇上,贾家近日确实颇为诡异,其中变化最大的是那贾珍,仿佛一夜之间悟了似的,以往的陋习全都改了。”
“每日里也如贾赦一般习武,还开始研读道经了,不知他是不是也要学他那避在城外的父亲,出家修道。”
皇帝听后眉头一皱问道:“那贾敬,可有异动?该不会他有什么打算吧?”
戴权赶忙说道:“回皇上,贾敬并无异动,就是和贾家,也基本上没有联系。”
皇帝想了想说道:“密切关注贾珍,看看他究竟想做什么,那贾赦两兄弟呢?”
戴权也接着说道:“贾司业倒是没什么变化,和以往上衙并无什么区别。”
“就是贾将军,最近做了颇多事情,除了已经报于皇上您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