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些人都靠着贾府生活。
这些人中,有贾府的家生子,也有贾府的旁支,如果不能将这些人安排一下,那么再过一些年,这些人就是贾府的隐患。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祖上都是跟着老国公打江山的人,说不定他们祖上就给老国公挡过刀,就如焦大。 如果不安排好,那么贾家一个刻薄寡恩是少不了的,毕竟没有他们的付出,也没有贾家的富贵不是,毕竟打仗靠的可不是一个人。想了想,贾琮又将小梅叫来,吩咐她去通知贾赦、贾琏以及王熙凤,他要安排事情。 贾府不仅要将庄子里的人安排好,府里的家生子,同样需要好好安排一下了,至少要给他们一条活路不是。 很快时间到了晚上,晨昏定省都结束了,贾赦几人都到了贾琮这里,见礼之后上了茶,贾琮问道:“庄子上田地不足的问题,现在解决了吧?都有两年时间了。” 贾赦说道:“当然,这两年朝廷大力支持开荒,据户部统计,田地增加了近四百万顷,咱们勋贵由于组织得力,倒是占了优势,比文官多开垦了近五十万顷。不仅如此,各地还将以后能开垦的地方大致估算了一下,大概有五百万顷以上。” 贾琮闻言诧异道:“四百万顷?这么多,倒是出乎我的预料了,有这么多田地,倒是能多养活上亿人口。那贾家这两年,增加了多少亩?可够安置现有庄户的?” 贾赦说道:“暂时肯定是足够了,毕竟现在咱们贾家不缺钱,我这两年,又买了超过一百五十万亩已经开垦的田地。现在咱们府里,已经有超过二百万亩田地了。而且我基本上是按照田庄初期人口比例安排的田亩,想来百年时间无忧了。” 贾琮闻言想了想说道:“这样啊,算上化肥的话,百年时间倒是有点可能。” 贾赦闻言疑惑的问道:“这是为何?我们以前靠着田庄,不也坚持了百年吗?” 贾琮解释道:“现在和开国初期可不一样,开国初期人口稀少,缺衣少食,人口增加会相对缓慢,所以前三十年,人口增加不会太快。过了那三十年后,人们逐渐富足,人口增加就会变快,不过那时由于人口总数不多,所以增长相对缓慢。” “这样又过三十年,经过两代人的打拼,生活已然富足,逐渐就会进入盛世,这时人们不再缺衣少食,人口会进入高速增长期。现在咱们就处于高速增长期,所以,田庄里的人口,会在近三十年快速增长,很快就会超过百万,甚至是两百万。” 听了贾琮的话,贾赦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二百万亩田地,如果没有化肥,那是肯定无法养活二百万人口的。没有化肥,庄稼的产量,那真的是惨不忍睹,也就江南种植稻米,产量能够高些,但一季也就三百来斤。 在北方地区,哪怕是上田,且风调雨顺,一季的产量,也不过是二百来斤,能种两季的,还能养活几个人,只能种一季的,养活不了一个人。如果是中田,就更少了,普遍只有百十斤,至于下田,完全是随便,是的就是随便,根本就不会指望收多少,只要不亏就行。 贾赦闻言说道:“既然如此,那我接下来这些年,继续购买田地,你看如何?” 贾琮摇头道:“算了吧,二百万亩已经很多了,现在朝廷估计都该有意见了,毕竟贾府并没有交田赋,而你肯定也不能带头交田赋。所以,咱们现在需要给他们找其他的出路,不仅是田庄里的人,府里的家生子咱们现在也要想想,该怎么安排他们了。现在府里的家生子,可是很多的,你们可知道一共有多少人了?” 几人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他们都不知道,见众人不说话,王熙凤这时说道:“府里的家生子到底有多少我不知道,但现在在府里有差事的,有一千多人,其中丫鬟婆子居多,有六百左右,小厮劳力少一些,差不多三百多。” 贾琮点点头说道:“这些人是有活的,但更多的是没有活做的,我虽然没有具体统计,但贾府的家生子,现在应该有不少于一万人。还不仅是家生子,还有贾府旁支,虽然旁支只有六门,但这六门也有几十家了,人口也有几百,而且以后还会更多。” “咱们虽然安排了敬老爷主管族学,让族学的情况大为改观,但你们都清楚,能通过读书当官的,终究只是少数。这样一来,咱们就有一个大问题了,那就是如何让贾府的旁支以及家生子有饭吃,这件事不解决,终究是个隐患。” 其实这不仅仅是贾府的问题,也是全天下的问题,红楼中为什么要描写贾芸贿赂王熙凤谋差事这一段?原因无他,就是想要告诉世人,日子过不下去了,要知道,贾芸可是贾府旁支,他们分家的时候,都是有一份家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