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老天觉得吴林鑫现在的日子过于安逸了,于是在某个不时不节的下午,吴家老爷子进城了,同进城的还包括大包小包一起来的吴大伯一家四口。
由于学校离家不远,骑自行车回家一趟也就二十分钟,学校的午餐一餐费用五元,在这种三块钱可以买七八个鸡蛋的时期,吴林鑫和方怡衍当然不舍得花这个钱,即使学校的伙食比起家里的确实要好一些,但一分钱难倒一个好汉不是没道理。
“小吴,过来。”
刚刚进入小区楼下,就见榕树下坐着几个熟悉的邻居,还未打招呼,就听其中有人小声低喊。
小区里的榕树长得很茂盛,据说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据说年代久的树都有灵,所以偶尔还会有人来祭拜,甚至在这座小区还未建成的时候,也是托了这个噱头,才在那个大多数人等着工厂分配房的年代下销售异常热销。
榕树下摆放几张石桌椅,基本每到下午三四点时经常有老人家过来这边聊天下棋。
但现在可是日中午,这座南方小城每年也得到十一月才开始有秋天的凉意,现在这时节就算有榕树树荫遮着,可周围烫烤的日头也不是盖的。
大概率是,这几人是专门来这里等着吴林鑫?
方怡衍念头一闪,侧过头正好与吴林鑫对视,皆感不妙。
“嗬,直接说事,小吴你过来一些。”
其中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明显急性子,一看到吴林鑫只是渐渐走近几步,于是径直走过去把他拉到了人群圈里。
接着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事来,说到激动处,双手乱挥还是小事,就是这唾沫横飞的……
方怡衍走近的脚步慢慢又退后几步。
随着讲述,这时事情也渐渐明了起来,原来是今天上午十点多的时候吴家老爷子带着大儿子一家一齐过来,这带着行李,明眼人一看就是想要久住下来了,本来还想着吴林鑫上学去了,这家里还锁着,怎么都得等到他放学回来,结果人家倒好,还专门从村里带了开锁师傅过来,三两下就把门锁换了。
等到方婆婆察觉到并且找了另外几家邻居一起上门时,吴家人已经把行李都安置好了,还作出一副主人状态,不知从哪掏出的茶叶在招待开锁师傅了。
鉴于吴老爷子在场,其他非亲非故的邻居也不好报警,所以也只是大致了解下情况就离开了,但又想着吴林鑫年纪小,好歹是从小看到大的小伙子,再加上有之前劝人家迷途知返的经历在,这阵子的英雄主义心态还足足的呢。
这不,几人商量了下,就在孩子放学回家的这时间先过来堵人了。
“小吴啊,这老人家,硬要说你一人在这边他不放心,他想帮忙照看你,怎么说都是你爷爷,这七十多岁的人了,又是长辈,有些话你不好说什么,有什么事你就冲着你大伯去,这人一住下来再赶走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是呀,这头就不能开。”
“别怕,你家那老头七十多岁,老头我今年也快八十了,你不好说的话你王爷爷来说。”
“对头,我们多几个人过去,这场子可不能弱。”
“在咱们的地方,没道理还让他们人多势众了去。”
“那开锁的还没走,听着中午还在这请他吃饭,这年头开锁师傅可都是要备案的,他这无端端把别人的锁给换了,可说不得理,等下无需对他客气。”
从听到吴家大伯带着爷爷上门的时候,吴林鑫的脸就沉下来,多亏最近经历的事情比较多,才没冲动跑上去。
大概清楚是什么情况后,吴林鑫才谢过各位长辈往家里走,在楼梯上还跟忧心忡忡的长辈们保证绝对不会心软让大伯一家就此住进去。
笑话,一群唯利是图的亲戚算什么长辈。
话说,吴老爷子在看到房子的时候也是有些不满,这些年,他不是没有暗示过想要在城里生活,不见得觉得城里多好,而是觉得来城里住过一遭后,往村里一说,那可得多神气。
早些年,是念着小儿子还未结婚,这为人父母的,总觉得人生该有的责任还未尽完,被拒绝了虽觉得气但也不是真那么想来这边住,可等到后来小儿子结婚后还被以家里没空余房间婉拒掉,这气可就不顺了,自家二儿子也是不争气的,也让自家媳妇就这么作主。
两房一厅的房子,换以前,一家十来口人都住得。
这城里的房子就是不一样,墙上还辅了瓷砖,硬整这白色瓷砖的,看着明亮,但这收拾起来可麻烦的咧。